WFU

2020年6月21日 星期日

【上課心得】上台的技術-專業簡報力


作者:黃子欣



最欣賞福哥的一句話:「你看到的自然,都是刻意練習的結果。」


自己本身不是能言善道的咖,要報名這種類似要演說的課程,我都會很猶豫,尤其要一上台就會談笑風生、影響眾人,實在是我望塵莫及。但要練習才能講,只要肯學你就會,這我可以,福哥的這句:「你看到的自然,都是刻意練習的結果。」讓我信心大增。

專業簡報力,是個兩天的實體課,前後各一天,但這一天,相隔一個月。第一天上課就覺得節奏緊湊、練習紮實、十足像是在激發出每個人的潛力。平日很少臨時上台的我,整天緊繃神經,感覺筋疲力盡,但很奇妙的,在福哥的教學下,幾乎全部的人都可以做到 8 成以上,光是上完第一天,就覺得功力大增。








真正磨練的開始


上完第一天,接下來的一個月,才是真正磨練的開始。

著手準備做作業,開始針對自己的主題,用便利貼發想方式,貼出各種Idea,然後分類、排序、理出結構。一開始報名沒想到這課的作業量與交期,都跟上課一樣是快節奏,像貼 idea, 我一開始都是拿張白紙,想到就貼,坐捷運也能想,抓緊每個時間,加速完成。




學然後知「很」不足


學然後知不足,為了快速補充自己 PPT 製作能力,把福哥推薦的書,《上台的技術》《一分鐘驚艷簡報術》《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slide ology中文版-視覺溝通:讓簡報與聽眾形成一種對話》《TED Talk 十八分鐘的祕密》...等,能買到的都看一遍。

貼了不同顏色,有的這次簡報課可用、有的我近期工作上可用、有的未來聯想可用...等,短短一周,快速加強基礎能力。




一開始有人看到我的簡報時,覺得似乎整體配色不錯,以為我是天生有美感。不是的!再次驗證福哥的話,很多你看的,背後都是經過學習與練習!


打掉重練,是讓自己升級的過程。


這堂課會報名的,通常都有一定簡報經驗、簡報也有一定程度的人。有經驗的人要再更進步,一定要放下過往,有打掉重練的決心。

練功的過程,自己腦中過往聲音會不斷打架,尤其我的背景是財會專業,主講設定對象是公司高階主管,光覺得要套用上課所教的,就很困難。

「不行啦,主管一定要看很多數字」、「哪有數字報告用 7 分鐘講完的」、 「對象是公司主管,很多事不用再提,應該都知道」...等。

若無法先放下過往的自己,就很容易畫地自限,難以打破框架。尤其演練過程中有許多學長姊的指導,直導要害,若無法正面思考、彎腰請益,會聽不進別人的建言。過程中,深深的體認到,當你到一定層級,還有這些與你無利害關係的一群人,願意給你真實聲音、真心建言,真好!


嚇死人的練習量


從沒上過一個課程,離開教室後,還這麼密集練習的,簡報改了 N 百變,順序東挪西調了 N 次;實際演說,自己練了N 遍,小組線上線下也練了 N 遍。這一個月,深刻體認到,什麼叫做「練功」、什麼叫做「刻意練習」。

家有小小孩的,線上演練也是一大考驗,第一次還去了比較安靜的親友家練(當時不知後面還有 N 次要練 XD),後來實在次數太多,只好改在家,把自己鎖在書房裡,任由小孩敲門哭喊都要狠心不開門 >_<,這一個月也感謝先生的支持與協助。


個人障礙


講話太平,是我的個人障礙。

每次演練,我都覺得已經有改善,已經努力做到「七分真實、三分演戲」,但常常得到的回饋還是:「語調太平、整體沒有起伏。」每次聽完都想苦笑>_<!練簡報的過程,讓我發現:原來我有另一項優勢,以後可以去廟裡念經了 XD 。

過程中學長姊也不斷地快速指導,利用語速放慢、停頓、用問句...等,來增加我的說話起伏度。當天演練時,也感謝憲哥、葉丙成教授都再給我不少快速改善的建議,未來靠我自己再投入更多的刻意練習,讓我說出的話語,更有說服力!


最終成果,收穫更多!


終於來到了成果展現!




大家都是準備來展現成果的,每個人都會緊張,但當天一開始福哥就說,今天最重要的是觀摩別人,觀察別人可以如何呈顯簡報,可以如何說服觀眾。學員每個人也都是評審,練習評分優缺點,看自己寫的,跟專業評審是否雷同。

整天下來真的收穫滿滿,好多令人驚豔的簡報,評審福哥、憲哥與特別來賓葉丙成教授的評語,都是可以讓我們再度現場學習觀摩,如何呈現一個好簡報!

而我自己,雖仍有許多要練熟與改善空間,但也很開心地「我得獎了!」第七名,是自我進步的一小步!

未來,想要發揮影響力,是我的目標;簡報與口說技巧,是我的工具。




上台完,不是簡報力的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帶著當日評審、學長姊與夥伴的滿滿認可與建言,還有福哥的簡報技巧 123 ,持續優化自己。我也比過往更有信心,我的簡報可以說服人!



由衷感謝


由衷感謝有這麼多實力堅強與願意奉獻時間的學長姐,不斷地提供建議,秋瑾學姊還私下不斷地 1 對 1 指導、Tom 學長的一路鼓勵,還有胖子、德生、政緯、會長學長,曉薇、慶玉、雅玉學姊...等(漏寫的不減少我心中對您的感謝:))。

一個 7 分鐘的簡報,透過層層的抽絲剝繭,就是要打動主要目標對象(TA),引導 TA 做出行動(Call action)。

整個課程,不僅學到簡報技巧,學到如何更生動地說服人,用故事、用問句...等,還參與到一群專業人士,如何用熱情體現各自專業領域。若有機會上課,你一定能「脫胎換骨」,若還報不到福哥的簡報課,也可以先看看福哥的書,絕對讓你受用無窮!

好書推薦:《上台的技術》




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2020(109 )年申報個人所得稅變動項目


作者:黃子欣

 

又到了報稅時節,這次重點彙整一下 2020(109 )年度個人所得稅變動項目,供大家參考。


主要變動項目



報稅時間


因疫情影響,多延後一個月,申報時間為 5/1 - 6/30。



扣除額項目增加


一、薪資,又稱「名模條款」。


主要針對高薪資收入者。薪資所得約 223 萬以上才須試算是否適用,需留意三項限額是各自計算。

此與原來的薪資特別扣除額,每人 20 萬,擇一適用。



二、長照特別扣除額。


留意有排富條款:
  1. 所得稅率 20% 以上
  2. 股利及盈餘按 28% 稅率分開計算
  3. 基本所得額超過 670 萬。


三種長照方式皆可申請,尤其首年度申請開放延至 109 年 6 月 1日前取得證明即可適用。



首年申報,一定會遇到很多疑問,針對此各單位專區連結如下:


衛服部長照專區
財政部長照懶人包與疑義



★報稅方式多元化




其他變動項目



  • 調高基本生活費:從每人 17.1 萬提高至 17.5 萬。
  • 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戶申報。
  • 放寬「無謀生能力」扶養親屬免稅額之認定:
  1.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親屬。
  2. 扶養未滿 60 歲「無謀生能力」的直系尊親屬,原本是以年所得低於免稅額(108 年度為8.8 萬元)作為認定條件,改以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108 年度為 17.5 萬元)作為認定標準。
  • 捐贈:政治獻金 108 年成立之政黨,得票率 1 %以上才可列舉扣除。


相關閱讀: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上課心得】EM 商業大師集訓營,上班族為什麼要上創業課?


作者:黃子欣



上班族為什麼要上創業課?


Fire 老闆,對!我想這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對我而言,則是培養創業思維,隨時準備好自己因應未來與應對問題的實力。

有了創業思維,無形中,格局會更大。也發現有很多面向都要學習,管理要學、銷售行銷要學、財務法律要學、人際溝通要學...,不斷學習,朝「成為更好的自己」邁進。


最保守的創業:上班工作!


這不是什麼新觀念,你可以「內部創業」、「不離職創業」,都有相關書籍可以翻閱,「內部創業」推薦可以看跟貝佐斯學創業:我在Amazon 12年學到再多錢都買不到的創業課了解亞馬遜管理風格,也同時學習如何利用公司現有組織、資源,不斷磨練自己。

另一本不離職創業:善用10%的時間與金錢,低風險圓創業夢,賺經驗也賺更多,用最低風險的方式,讓自己開始嘗試創業,看完會讓你對工作有新的啟發!


老闆角度 VS. 員工角度


練宏觀,以老闆角度思維;看事情,格局就會不同。

以最近碰到的例子而言,消費者本來是匯款,但想刷卡消費,因此延伸有銀行扣手續費而增加成本,傳統員工只回應了:「這樣成本會增加,而且行政流程很麻煩,不建議做」。

而當你有老闆思維時,你想的是:「刷卡消費是不是可以增加購買?有哪些方式可以支付?有哪些方式可以降低手續費?...等。」

上完課後,你更可以思考:「這可以是銷售層級的哪一層?我的客人要的是什麼?如何全面看整體生意?我的策略模式是什麼?」

有人覺得這樣是慣老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又不是我的本分工作。但若換一個角度想,有可以學習、磨練的環境,還付錢給你學習?以這樣的態度在工作,至少就我個人職涯上,加分不少。


創業思維是一種生活態度。


運用在個人或是生活面,也很好用。以前就喜歡看經營管理類的書,曾經被吐槽過:「你又不是大公司老闆,也沒有要當老闆,看這些有什麼用?」

我就是喜歡!喜觀管理概念用在生活上。去吃飯時,觀察如果我是老闆,我會怎麼做?如果這是我的店,我會怎麼經營?哪裡可以改善?透過時時觀察思考,會發現生活上很多樂趣。

實際運用在自己身上時,像我有在寫部落格,可以去思考部落格內容,假設是一門生意,我如何經營?

再舉個例子,像說到「活用資產」一節,同時聯想如何用在我個人身上。即使上班時,每個職位要的能力不同,但有哪些我的能力與專長,還沒有被發揮與使用?可以如何活用?...等,都是很好觸發思考的開始。


總結


我是複訓,第二次上課,再聽一次仍是收獲滿滿、點子不斷激盪。尤其這次要大家寫下生命宗旨,更讓我自己目標明確、清晰。「成為更好的自己」,不斷學習,自我成長;進而發揮影響力,幫助別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非常珍貴的一個課程,林修禾老師錦囊相授 15 年來的創業心路歷程,其中有許多打破框架的思維。課程上完,不是結束,而是練功的開始。

練功不是自己關起門來練,這是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上完課後,還有一群人與你腦力激盪、分享知識,一起陪你走更遠。





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親子共讀】台語繪本《Tsiâ偷食菜頭粿》與《Lâi Tshit-thô 來𨑨迌》


讀者:黃子欣




這是我沒有用聽的,會看不懂文字的繪本。


看不懂不是因為是外語文,而是我的母語-台語。

台語因為過往的歷史背景,生活上真正使用的人越來越少。若非後來列入教育課程,學的人一定更少。就我們這一代而言,都是從自然的語言學習過程,聽ààà寫,聽長輩學來的,所以勉強只到聽、說階段。至於小孩現在的台語課本,對我們而言,就是個外星文。

作者以漢字、羅馬字並陳的方式呈現,讓讀者更了解羅馬字是學習台語文字的重要工具,可以完整記錄台語的發音。語言要能被書寫下來,才能夠記錄、流傳。


全球的語言滅絕



沒有一種語言可以在沒有遭受變革的情況下維持幾千年。這些改變可能是外力所致,也可能是為了使語言更簡化所造成。尤其是沒有文字的語言,傳承與保存資料不易,就更容易失傳。

全世界,已經有超過 750 種語言滅絕,還有許多語言只有少數的使用者。聯合國估計,除非採取有效措施,否則在一個世紀之內這些語言(至少 3,000 種)都要滅亡。

台灣語言達 40 多種,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台語、客家語外,其他大多是原住民的語言,有很多面臨滅絕的危機。近年來大家皆以華語(國語)為主要語言,即使如台語、客家語有數百萬人在使用,但是能說流利母語的人數也逐年在降低。


為什麼想讓孩子學台語?




英文是國際語言,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但為什麼台語也不好的自己,想讓孩子學台語?

國際化,要從了解自己開始。語言學習,就是了解生活、思考方式與文化的最佳工具。學母語,就多一份對自己文化的了解,更容易理解他人的不同思維,進而互相尊重與欣賞,用更寬闊的心面對世界!

台灣過往的歷史背景,就是一連串的殖民文化。殖民文化特色的優點是:容易接受多元文化,尊重差異;缺點:容易放棄自我,缺乏信心。

歷史,就是發生過的事,我們無法改變。每種文化都有其優缺點,我們需要的不是批判,而是了解。再多的批判,彌補不了過往發生的事,唯有著眼當下,盡我們所能,發揮自己的文化優勢。

「立足台灣,放眼全世界」,不只是一句口號,當我們追求國際化時,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台灣」?

我也是「非常」不了解的一群,十分有幸,越來越多重視台灣文化資產的人,為這一片土地努力,讓我來得及參與,也能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台語是我與先生雙方家庭的母語,學台語就是我們最佳的選擇。


給孩子一個學習台語的生活環境。


我與先生都是六年級生,成長過程就是幾乎都用華語(國語)生活的一個世代,台語聽得懂,但不太會說。自己很多字彙都不會說、也說不輪轉,如何教小孩?

為了給孩子一個學習台語的生活環境,在我家,盡可能要求小孩說台語,盡可能找些台語教材從生活中學習。

即使是像我們這樣有心用台語生活,希望讓孩子多用台語交談的家庭,國語仍然三不五時出來篡位,成為我們主要語言。

大人說教、罵小孩忍不住用國語,因為比較「輪轉」XD,孩子也因生活周遭大多是國語環境,自然而然會不自覺轉換為國語,必須刻意修正與提醒:「在家要說台語喔」。即使這樣,我們仍努力給孩子一個學習台語的生活環境。


跟孩子講台語,就從練習「說故事」開始。


幾年前為了培養女兒從小用台語,除了拜託親友盡可能說台語外,也找遍各種相關書籍,資源真的很稀少。難得發現這一系列的好繪本,不會說、說不輪轉、不會看,都沒關係,可以掃 QR code 聽語音,與孩子一同翻閱。

我們剛開始其中的兩本,Tsiâ偷食菜頭粿》《Lâi Tshit-thô 來𨑨迌》
   

《Tsiâ偷食菜頭粿》




Tsiâ偷食菜頭粿》有菜頭粿的製作過程,有很多表達到位的形容詞可學,像是「喘吁吁」phinn-phēnn 喘)、「紅通通」( 紅 kòng-kòng.)、「笑呵呵」(笑 hai-hai ...等。


《Lâi Tshit-thô 來𨑨迌》




《Lâi Tshit-thô 來𨑨迌》內有各種昆蟲台語名稱,蜻蜓是「田嬰」(tshan-enn)、獨角仙是「鹿角龜」(lk-kak-ku),獨角仙幼蟲是「雞母蟲」(ke-bo-thang)...等,非常有趣,還介紹了各種昆蟲愛吃什麼。

母語的美,就是有些詞你覺得要這麼形容才會有感,就像「訣竅」 VS.「眉角」,「發冷顫抖」 VS.「 ka-lún-sún」。

讀了兩本,意猶未盡,下一本,我們要來讀暗mi-moo》

父母不懂,也能一起共讀的台語繪本;父母不會,也能一起共學的台語時光。分享給想與小孩共學台語的你。


【好書推薦】

Tsiâ偷食菜頭粿》

Lâi Tshit-thô來𨑨迌

暗mi-moo》

更多一系列的台語繪本,請參考10本台語繪本入門書單


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

【親子共讀】《這不是我的帽子》《This Is Not My Hat 》: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讀者:黃子欣




這本曾經是女兒的最愛,也是翻了百遍的書。也曾經是美國《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童書、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最佳童書...等,獲得榮譽也不計其數。

經典好書值得一讀再讀,想與兒子傳承共讀,不過這本書已經接近一頁頁散裝狀態。當然,我們找到另一個共讀樂趣,就是一邊拼湊,一邊創造故事。但我還是重新又買了一本,這次改買原文英文版。

對 8 歲女兒而言,用英文重新回味自己小時候的最愛繪本,也讓她說給弟弟聽。對 2 歲兒子而言,看著圖片與聽媽媽說故事,重點在媽媽的說故事功力。XD


故事簡介


一隻小魚,偷了大魚的帽子,小魚也知道自己偷帽子是不對的行為,但他認為自己比大魚更適合這帽子。逃跑中,遇到一隻螃蟹,螃蟹保證不會洩漏小魚的行蹤,但螃蟹真的會保密嗎?


作者:雍.卡拉森(Jon Klassen)


圖文作者:雍.卡拉森(Jon Klassen),認為說好故事的最高境界,就是讓觀眾自然而然的被圖文帶著走,讓讀者「入戲」,作者的獨有畫風在讀這本《這不是我的帽子》就有這種感覺。想看更多作者的精采作品,可至部落格:jonklassen.tumblr.com


與小孩共讀重點


  • 圖像閱讀與觀察。
  • 偷東西的道德問題討論。
  • 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圖像閱讀與觀察。


這本書繪圖的表現方式非常好,會打破單頁的框架,甚至吸引你翻開下一頁,找找魚兒跑哪裡去,這點我個人非常喜歡。魚的大小比例、魚躲在哪裡、帽子大小適合哪隻魚...等,都是可以引導孩子去觀察。

稍大一點的,可以有更多的討論。


偷東西的道德問題討論。


最好的童書繪本常有此特色,就是站在小孩的角度解讀這世界,透過微妙的比喻,說中小小孩的心聲。

這故事把小魚偷東西時的心理描繪得很微妙,就像小孩一樣的思考方式,以自我為中心來看世界,覺得自己都是有理的,即使知道自己偷東西是不對的行為,但他認為自己比大魚更適合這帽子。多像小孩搶別人玩具時,也有百百種合理化的理由。

你認為偷東西對嗎?你認為小魚的理由合理嗎?為什麼?如果你也看到了一個適合你,你也很想要的東西,該怎麼做?有許多討論可以跟孩子聊聊,聽聽小孩的感覺,也藉此引導正確觀念。


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通常大人的書或電影才有這種沒有結局的狀況。兒童界的故事通常結局清楚,非黑即白,壞人就是壞人,小白兔就是懶惰,所以跑輸烏龜。

很特別的在童書繪本裡,有這種讓小孩讀完充滿「ㄟ,沒了?」還猛翻書背,想找找有沒有畫結局。

沒有結局的故事,提供了更多想像空間,可以與小孩發揮創意,創造出百百種結局。順著小孩想要的結局,有不同面向的談天說地。一本書有百百種故事,也難怪榮登女兒「曾經的最愛」!

【好書推薦】
英文版:《This Is Not My Hat 》
中文版:《這不是我的帽子》



2020年3月11日 星期三

保險相關基本稅務:所得稅、遺產稅及贈與稅


作者:黃子欣




(稅的實務細節會依每人不同,以下簡化以通則說明,請進一步確認自己適用狀況。)

開始來點會頭昏的分享,就像上圖一樣,聽到「稅」大家都有既害怕又「阿雜」的感覺 XD,尤其「保險」商品已經夠複雜了,再加上「稅」,真的是昏上加昏了。

為了降低頭昏機率,有以下 3 項的人可以跳過不看。

付錢繳保費時
     1. 每年申報所得稅時不是採用列舉申報的人,跳過不看。

從保險公司領到錢
     2.  自己領:當年度都沒有發生,跳過不看。
     3.  留給後人領的:預計金額沒超過 1,200 萬元,跳過不看。

若你 3 者都未符合,請回到此篇(保險基本觀念,為什麼我們需要買保險?),複習一下保險基本觀念,看看保額足不足夠?若足夠了,請安心睡覺,定期每年檢視就好。


付錢繳保費時


採用列舉申報的人適用。大部分適用列舉申報的人,保費通常每年每人很容易超過 24,000 元。留意以下紅字部分:




從保險公司領到錢時


這部分就相對複雜,大家要多點耐心了解,評估自己可能面對的狀況。領到保險給付時,主要稅負有兩種:所得稅、遺產稅及贈與稅。

先說明一個保險分類,依性質可以分為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通常社會保險都是免稅。
  • 社會保險:各種跟政府相關的保險,健保、勞保、公保、農保...等。
  • 商業保險:就是我們一般自己跟保險公司保的保險。


整理如下圖,其中還有許多眉眉角角,例如誰當要保人、誰當被保險人、寫誰為受益人...等,有機會再做更深入分享。




遺產稅中要留意,被繼承人死亡前 2 年內所有贈與財產給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等,均應視為被繼承人之遺產,併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即使已經繳納過贈與稅也一樣,都須先納入遺產稅計算,再將已繳過的贈與稅額做抵扣。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雖然一般人有時避諱提及死亡,但遺產稅很難在發生時,去找到節稅方式,現稅法也採用「實質課稅原則」,惡意的避稅方式還是有可能需補稅,並且有罰則。建議稍有點資產的,針對遺產應提早做規劃。

一是錢留給自己人總是比繳給政府欣慰,二是不要留問題給後代。不然看看王永慶,遺產問題超過 10 年了都解決不了,千萬不要留這種問題給後代,破壞家人一輩子的感情。


【相關閱讀】
保險基本觀念,為什麼我們需要買保險?
避免保險五大錯誤觀念:錢要花在刀口上,買保險更要精打細算!

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深度學習的技術》、《學習如何學習》讀書筆記:掌握高效學習的方法


讀者:黃子欣




今天分享兩本關於學習的書,《深度學習的技術》、《學習如何學習》,學習如何掌握高效學習的方法,如何用最少的付出,換取最大的個人成長。

《深度學習的技術》適合大人閱讀,而《學習如何學習》適合國中以上孩子閱讀。

這兩本書的共同的特點是融合許多高效學習技巧,將重點彙整成一書。可以先從此書入門,若想再深入研究書中所提到的相關方法,都還有書可以往下繼續深讀。例如:《間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時間管理-先吃掉那隻青蛙》《刻意練習》...等。


深度學習的技術


書中以學習層次「記、懂、網、拓、活」分章敘述各重點,與我過往所學到的「會、熟、精、通」有異曲同工之妙。

「記、懂」,是學習的基礎。「網」,是開始將知識點,透過畫心智圖、概念圖、三力圖或是系統圖...等,重新排列組合,展開成一個面。「拓」,是跨領域,增加多樣性與創造性。「活」,是活用在自己身上,建立個人計畫,發洩知識。


學習如何學習


這本原來就是許多高中的指定閱讀書籍了,內容清楚易懂,每個章節幾乎都有小插圖、有練習題,讓孩子可以知道如何運用這些學習技巧。我認為國中生讀也很適合,若是國小學生,建議可以分章結,用陪讀的方式進行。

書中提到了大腦的結構、大腦如何在你學習時運轉。健康飲食、運動、充足睡眠,如何幫助你學得更好。番茄中工作法、先吃掉青蛙,如何專注與先做重要的事。聽音樂、邊看漫畫邊學習、換地方念書,是否影響學習...等。算是相當全面的引導孩子如何更有效學習。

人生就是一路的學習過程。每個人都有在學習,但效果不同。每個人都想用最少的付出,換最大的成長,一起精進學習效益,學習「如何學習」!


【好書推薦】《深度學習的技術》《學習如何學習》
相關閱讀
    時間管理與精力管理
    《間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讀書筆記:風靡30年的時間管理經典。
    《時間管理-先吃掉那隻青蛙》讀書筆記:精典實用的時間管理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