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

小孩寫部落格有什麼好處?如何教小孩寫部落格?


作者:黃子欣



小孩寫部落格有什麼好處?



  • 懂得觀察生活周遭的事。
  • 訓練邏輯思考與表達能力。
  • 引發學習動機與自學力。
  • 學會 3C 產品與網路使用。


懂得觀察生活周遭的事。


小孩很常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忽略周遭生活上的人事物,久了就容易導致對很多事物都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為了要能有點子可寫,小孩必須要去想可以寫什麼?此會讓小孩對生活周遭的事,有更細膩的觀察,進而引發思考。


訓練邏輯思考與表達能力。


一開始通常小孩的邏輯能力不足,只能東一句、西一句的敘述事情,透過每句話,教小孩如何分類,把相類似的擺成同一段。除了文字表達外,用錄影的方式,也能同時練習口說能力。

中式教育大都是被動式的吸收「輸入」,相對西式教育,比較少了主動性的「輸出」。但在學習過程中,「輸出」很重要,「輸出」的過程,大腦需要思考、連結、整理後,才能表達得出來,也加深學習印象。


引發學習動機與自學力。


未來的時代變化很快,父母及師長都無法教小孩什麼是可以一直用的知識,而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小孩的「自學力」,如何在遇到問題時,懂得找資源、學習與解決。

小孩寫文章的過程,引導與鼓勵小孩寫某些題目。或是可以針對孩子有興趣的主題,進一步引導其去做相關學習,有學習動機後,父母比較不用費力地一直「說教」。


學會 3C 產品與網路使用。


這年代, 3C 產品已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也很難擋住小孩完全不用。如何善用科技,就很重要。

網路上可以學習的資源很多,孩子從小就知道出門找不到路就用 Google、遇到不懂的事情就查 Google,有次我忘記一個朋友名字時,小孩回說,你查 Google 啊!XD


如何教小孩寫部落格?


我是從 2017 年 9 月開始教小孩寫部落格,那時小孩才大班,其實阻礙不少,不斷修正自己引導的方式,雖然文章篇數不算多,但至少一直持續到現在,累積 50 幾篇文章,每一篇都是小孩自己的數位記錄,滿滿的回憶。

小孩大班時對注音已經熟悉,能拼出許多字,所以我覺得是時機可以開始。一開始讓小孩直接用打電腦的方式,一指神功的打字,速度很慢,小孩使用電腦最好 20~30 分鐘就要休息,再加上文字修改與指導,每篇都要花掉我們母女 4 小時左右,分 8 ~ 10 次完成。

寫了 2 篇,我倆都累了 XD,中斷了約半年 >_<。


教小孩寫部落格的五個訣竅。


  1. 打造孩子自己的部落格。
  2. 用語音輸入,再打字修改。
  3. 不做太多形式上規範。
  4. 分階段的學習各式技巧。
  5. 網路安全的預防與注意。

打造孩子自己的部落格。


讓小孩有「這是我的,這是我做的部落格。」,孩子會更願意去創造出裡面的內容。這是我女兒用自己的畫畫當圖片,自己選色,自己命名,打造一個專屬自己的小天地。

Fish 小公主部落格




先用語音輸入,再打字修改。


幼小小孩用語音輸入,會比打字更合適,現在都是拿手機讓小孩用語音輸入,再轉到電腦來修改,快多了。若是英文,google 錯誤率比較高,用 Apple 系列辨識度比較好。


不做太多形式上規範,讓小孩自由發揮。


一開始覺得文章就是要有些起碼字數,甚至多字一點可以讓小孩練習寫作能力。但這其實會降低小孩寫得興致,與發生這種好笑內容 。

女兒這篇:我當班長的一天
我當班長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開心 為了湊媽媽說要500字,所以要說非常多次的非常)。」XD

後來我不做任何限制,只要有篇數就可以,圖、照片、影片都可以是素材。用英文、影片做的還可以增加集點點數(對小孩的獎勵方式),小孩的部落格反而更多采多姿。

多元素材也可以訓練小孩配對與思考,像這類【 Fish 告訴你】,就是小孩懶得寫文章時,寫句話跟放張照片就是一篇,童言童語的話似乎還頗有哲理,而且他要練習自己去找配圖,找出與自己一句話的關聯性。

自己拍照片也是,甚至要學習取什麼景?要如何拍照才會美美的?這些都是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分階段的學習各式技巧。


寫部落格對孩子而言,有需多要學的技巧,不用一步到位,慢慢分步驟教。

一開始就是文字書寫,簡單的文書功能,例如:複製、貼上、刪除、空格...等。圖片、影片頂多讓小孩自己選,實際操作是我幫忙放上去。

接著學會自己電腦開機、存儲資料、找到自己的資料夾、關機...等。

當孩子手操控滑鼠的靈巧度提升時,今年女兒自己的新目標,就是學會用 PPT;圖片自己調整、自己上傳。

每個步驟都可以視孩子發展與學習進度,不斷調整。


網路安全的預防與注意。





我想很多父母最在意的還是這點,怕小孩接觸了網路遇到壞人,或是透漏太多個人隱私,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我個人面對較具爭議性的議題,對小孩的教育方式是傾向教小孩更進一步的認識這些事情,認識其優缺點、認識該如何自我保護、遇問題如何 Call help 與解決。而不是避開、不是覺得小孩還小就不需要碰這些。因為我們大人無法隨時隨地的一直保護著小孩,不如教他學會如何自保。

像是政治類、理財類......等,我都讓小孩開始認識與學習,慢慢引導其觀念,彈性做部分把關,而不是把這些議題包得像神秘的潘朵拉盒子一樣,等長大到 18 歲時,再自己去摸索、學習。

3C 電子產品、網路世界也是一樣,與其禁止,不如教小孩認識與如何正確使用。有一套書很適合小孩,《 數位世界的孩子,圖文並茂,小孩容易閱讀。小孩讀了也可以鼓勵他呈現在部落格,就像這篇:【說書】數位世界的孩子 2 ~為什麼我要重視網路安全?就是女兒開始練習用錄影口說的方式做部落格。

越大的孩子,可以讓其有越多的自主性,越小時,則父母要做更多的把關,像是要下載任何 App 需要父母密碼或指紋、有遇到網路新朋友要告知父母...等。


寫部落格文章須注意事項,事先與小朋友溝通。


  • 每篇文章要父母看過再上傳。
  • 不提到任何親友人名。
  • 不讓自己人像曝光或做臉部馬賽克處理。
  • 不發表批評、攻擊言語。

只要能注意網路使用安全,網路好處遠遠大於缺點。


小孩不想寫,怎麼辦?





  • 引發動機 & 成就感。
  • 解決小孩的卡關處。
  • 觀摩別人網站,模仿就是最好的學習。


引發動機 & 成就感。


用給點數、貼紙獎勵等蒐集心理。這是可以用的一個獎勵,但在我家執行一陣子後,效果有限。

小孩剛開始寫,會看得都是家人與阿公阿嬤等人,有 20 個點閱數就算很多了。現在小孩開始會留意有多少人看他文章,藉此引導小孩持續寫。透過持續寫,看到自己的進步。


持續寫,就會進步。


我讓小孩自己訂每年目標寫幾篇,反推回來你一個月要幾篇?半引導半提醒,也讓小孩看看瀏覽數。

數位記錄的好處就是可以看到許多學習軌跡,三不五時會與女兒,一起瀏覽小孩的部落格,看看大班與小二時寫的文章,有什麼進步;去同一個玩的地點,有何不同發現與玩法;以前只用文字、現在還用了圖片...等。只要持續寫,就會發現小孩的進步!

好聽又有趣的音樂會-謀音銅管五重奏是小孩第一篇點閱數破百的文章,可以感受的到,小孩對寫得好的文章很有成就感,也更有自信。


解決小孩的卡關處。


小孩也會有不想寫的時候,這時候要讓其喘口氣,休息一下。但三不五時提醒一下寫部落格的好處(做媽的也很辛苦地要一直克制自己不要變成碎碎念 XD),當小孩不耐煩地說出「齁,又是部落格」,我就知道我這陣子要閉嘴先不提了,避免反效果。

何時再提?小孩通常愛看一些 youtube 影片、像是阿滴英文、打寶可夢招術...這時候可以趁機引導,「你看!可以把自己會的分享給大家,或是有興趣的主題就去研究」。

進一步了解小孩為什麼不想寫?有些小孩的個性是怕自己寫不好,所以不想寫,「我想寫,但就是覺得好麻煩、懶懶的」,「我想寫,但不知道要寫什麼」...有沒有發現,其實跟大人不想做某些事時的理由都差不多?XD

這時候父母當教練的角色要出動了,可以針對自己小孩特質與卡關點調整,我的小孩對放照片、畫圖比較容易上手,但對完整一篇文章的表達上覺得有難度。

重新引導他思考身邊的事物哪些可以寫、如何拆解步驟,每天寫個 5 句話、3~5 天後練習重組句子、練習歸類排列組合...,部落格也可以分 5 天寫完,一邊不斷地打破他既有思維,一邊也協助他找到更容易完成的工具與方法。


累時,就休息一下。人生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短跑。


在我們家還做不到像蔡依橙醫師小孩一樣當成日記每日寫,常會斷斷續續,但引導女兒開始寫部落格到現在,我們已經建立起默契,母女倆都知道:這是一件好的學習方式,雖然我們有時走得慢,但絕對不會停下來。困難時,想辦法克服;累時,就休息一下。




其實人生很多事情不多是這樣嗎?人生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短跑。希望透過寫部落格養成小孩長期學習一領域的習慣。可以休息,可以暫停,但絕不要輕易放棄。


觀摩別人網站,模仿就是最好的學習。



這蔡家小孩的網站,真的是令人驚艷,連大人都自嘆不如。
姊姊:Jin's blog
弟弟:Yu's blog

記得觀摩網站,不是比較,觀摩不是比較,觀摩不是比較,很重要所以說三次。不是著重「別人好厲害,你怎麼...」,而是「你看看,可以像姊姊這樣放書拍照,還可以放娃娃!」,「你覺得弟弟這個最近 10 篇你喜歡哪一篇?為什麼?」,「姊姊自我介紹寫的很專業,英文看不懂的地方,可以按一下 Google 翻譯」...等,一邊觀摩,小孩也一邊學習。


家長自己怎麼持續進步?


善用網路資源!小孩都會了,你也可以。上網找,都有教你如何建立部落格,如何放上照片與影片的資源。會這些,才能讓部落格的呈顯更多元。

現代父母都很重視小孩教育,但常常寄望學校老師或是才藝補習班等,可以發揮「無敵」的教育功能。別忘了,小孩最早接觸的是家庭教育,原生家庭對小孩的影響不容忽視。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小孩模仿的對象。

更何況,老師們同時都要照顧幾十個孩子,只有父母更能真正擔任起因材施教的責任,針對小孩的天性、學習速度做調整。有幸參加新思惟國際的工作坊,讓我縮短摸索時間,也看到許多實力堅強的家長,如何在教育著小孩,家長們互相觀摩學習,也交流經驗,真的是一大寶庫。

上課心得參考此兩篇:
素養教育要教小孩,但,要怎麼教?
個人品牌工作坊上課心得

以身作則,持續學習。這些都是給小孩最好的學習榜樣!

【好書推薦】《 數位世界的孩子
【孩子的部落格參考】




2020年2月23日 星期日

最好的寒假作業-防疫時期的素養教育:2019 新型冠狀病毒 COVDI-19(附學習單)


作者:黃子欣




突如其來的防疫延長寒假,讓小朋友多了一些空白時間,這正是防疫時期的素養教育學習機會,今年最好的寒假作業-2019 新型冠狀病毒。


素養教育是什麼?


新課綱「素養教育談得沸沸揚揚的,究竟是什麼?怎麼學?

「素養是結合知識、能力與態度,是一種持續的自我學習改變的能力。」


對我而言,就是訓練孩子從生活情境中能終身學習。在家中,父母的作為與引導,都是小孩最好的榜樣,讓小孩體會何謂從生活情境中學習。

更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考這兩篇。
新課綱:素養教育,這是什麼?
素養教育要教小孩,但,要怎麼教?


防疫時期的素養教育


防疫時期,大家都戒慎恐懼,也不斷叮嚀著小孩要戴口罩、要勤洗手...等,與其碎念一大堆,不如讓小孩自己學學正確觀念。當然生活上仍不免要一直提醒,但小孩能更正確認知,為何爸媽要不斷提醒。

一開始就簡要設計一學習單,文末可連結下載,重點在,讓小孩有正確的防疫知識。隨著疫情的擴大,網路上開始有不少宣導影片。


《冠狀病毒的崛起》影片





非常淺顯易懂的影片,我家是用數位電視直接播放,2 歲兒子也被吸引,一直問那長得圓圓的球是什麼?「冠狀病毒」一詞在 2 歲小孩口中唸出,卡通的威力真是不容小覷。對 2 歲兒子教學重點我只放在:「要洗洗手,不然你會酷酷掃。」

影片整個脈絡結構很不錯,連大人都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學習單可以參考蔡依橙醫師的文章,裡面也清楚說明每個題目背後用意:
防疫時期的素養教育:以影片「冠狀病毒的崛起」為例(附學習單)

我個人最喜歡最後一題,可以讓小孩充分地運用到觀察能力與深度思考,學習如何整體出表達結構,不容易。小孩為了寫這題,影片至少又重複看了 5 次以上,因為女兒開始接觸過心智圖概念,所以他選擇了畫心智圖來答題。

小孩同時也寫下紀錄在自己的部落格,可以參考
武漢肺癌是什麼?(我出學習單時間點,正確名稱就是「武漢肺炎」XD)
《冠狀病毒的崛起》影片學習心得

兩張學習單、兩篇部落文,小孩紮紮實實過了充實的兩天生活,學習就在生活中,真棒!






【學習單】

基礎防疫題:武漢肺炎

蔡校長的進階題:冠狀病毒的崛起




2020年2月21日 星期五

《會計帝國》讀書筆記: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壟斷與危機。


讀者:黃子欣



這本書是難得少見,介紹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歷史與危機。自己本身也是會計人,也曾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其任職,所以看這本書時特別有感。

本書多以批判性與諷喻的角度,呈現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內幕與本質,很值得大家一讀,探窺一下專業會計師事務所,就像醫界有白色巨塔的故事一樣,各行各業都有鮮為人知的暗黑面。

書中不少有趣的知識,可能也是會計人不知道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起源哪裡?雖然近期都是遵循以美國為主的商業發展與法規規範,但答案其實是:英國。且目前四大的總部也大都位在英國。

審計單位前身,是什麼?梅迪奇銀行。梅迪奇銀行前身,可以說是有組織的犯罪集團,連現在四大事務所的人事組織也類似當時的階級制度,從地盤、地位和收入的運作方式都大同小異,只是重新定義了職稱。


先介紹一下出版社


八旗文化出版社是一個很特別的出版社,總編輯富察延賀,從小到大主要生活在東北的滿族文化下,直到上海工作後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刺激。接著到台灣接受到的文化刺激更大,更覺得台灣的寶貴之處,在於它的多元性與對多樣文化的包容。

此出版社,主要引進不同的思維來讓你多角度的閱讀,在歷史觀方面,除了我們常接觸到的中國史觀、也引進歐美史觀、日本史觀,讓你從多角度思考。而這本《會計帝國》更是少數從一專業領域去延伸其歷史背景與未來發展的書。

整本書分成四大部分:幼年期、成熟、成年後的困境、迎向暮年。


幼年期: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起源(The Big Four)。


現今全世界的大事務所,經過不斷的整併後,成為現在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Deloitte)、安永(EY)、畢馬威(KPMG)、普華永道(PwC)。

四大在全球擁有近 100 萬名員工,是世界上最卓越的雇主之一,現在僱用的員工人數比俄羅斯軍方現役軍人還多,如果把曾經在四大工作的過的人數計算進去,更是驚人。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起源在英國,這本書以 14~15 世紀的梅迪奇銀行視為是四大的前身,從中世紀後期的梅迪奇銀行與文藝復興時期作為起點,來說明歷史上如何演變到現在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成熟期:快速發展的時期。


二十世紀,可稱為會計業的黃金時代,美國商業的快速發展,也使得會計師事務所開始在美國闖出了一片天,很快的美國大多數的上市公司都選擇讓外部審計來進行審計工作。

另一個崛起點是金融風暴,1929 年的華爾街股災後,開始制定法規,1933 年的證券法、1943 年的證券交易法都開始要求公司要有會計師審計財務報表,就這樣,會計師的領域快速發展。

現在美國上市公司 S & P 500 中的公司有 99 %以上都是四大簽證財務報表;在台灣的上市公司中也幾乎 9 成以上都是四大查核,可見四大的佔有率有多高。

二十世紀下半葉,四大開始進軍管理諮詢領域,也開始了一連串利益相抵觸的議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業務與公司的諮詢服務,就像是球員兼裁判一樣,對審計業務的客觀獨立性不免令人質疑。

如同書中所寫,會計學教授普林.西卡:「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內有一整層樓的人負責審計,而另一層樓的人卻負責指導客戶如何規避法規和監管、美化自己的財務報表,無論怎麼做,他們都賺得到錢。」


日常工作的現實


書中許多描述在事務所工作的基層員工現實面,相信經歷過的人必定心有戚戚焉。我自己畢業時大約是「安隆醜聞案」的時機,在此之前還是所謂的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Arthur Andersen),因此醜聞倒閉後,才成為現在的四大。

在台灣,風評不錯的學校會計系,很多學生在大四時就可以拿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機會,比起一般科系要面臨的「畢業即失業」的狀況,相對是穩定的。四大也為了避免惡意搶人,起薪都是公定價,20 年前大學畢業約 30,000 元,研究所畢業約 35,000 元;現在,學士約 34,000 元,研究生約 38,000 元,從公定價都可以看得出來台灣薪資調漲幅度很小。

以會計本科系學生而言,很多人是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當作磨練與跳板,基本上待個 2~3年就會跳到產業界,事務所相對產業財會人員是個高壓與快速磨練的地方,也導致流動率極高,每年人進人出,大家都習以為常。而有了四大事務所的工作經驗,通常也是找相關領域工作的一個保證,許多產業財會工作也會要求有會計師事務所經驗為佳。

書中也描繪出許多審計人員的辛酸,超時加班、多如牛毛的查核程序、行政工作、低效益工作...等。尤其是不斷有世界級的公司發生醜聞後,每每接下來的就是有更多法規的出現、更多查核資料要蒐集驗證,工作量可謂是暴增,而效益?從我個人經驗來看,我真的是打問號。

真實的查核狀況書中也用諷刺手法寫到,查帳出外勤的大都是資淺的審計人員,一是對產業的了解有限,二是用抽樣的方式來進行查核,且要在有限時間內快速完成,若再遇到公司內部人士刻意美化,審計員其實處於資訊不利的弱勢,根本不知道屍體埋在哪裡?(看到這裡,真的忍不這拍案,描述的真生動。)


成年後的困境


不斷出現的醜聞,像安隆、雷曼兄弟...等,社會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專業所存在的期望落差,讓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不斷的遭遇挑戰。

另一方面在稅務服務的利益衝突,像對 Google、IKEA 等大型跨國企業的稅務規劃,導致這些公司即使在英國境內從事業務活動,也不需要繳納企業稅。在美國,也曾被司法部控告惡意避稅,協助富人逃稅。這些稅務業務的利益衝突,再再讓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形象,備受挑戰。


在中國的挫敗


中國的企業快速成長是近二十年的事,也讓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歐美飽和市場之外,另闢一新戰場,然而中國政治的特殊性與壟斷,也讓四大遭遇不少困難。尤其都中國經濟大幅起飛時,專業人員也不斷提升,甚至開始自己發展起「中國十大會計師事務所」與四大抗衡。


迎來暮年


書中雖然用「迎來暮年」來描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未來,但我個人在書中看到更多屬於會計專業領域「迎向未來」的方向與挑戰。


創新領域、科技


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確實對傳統會計認列與財務報表達適切性是一大挑戰,例如像 Uber、Airbnb、廉價航空與線上零售商的合併...等等,各式各樣創新的商業模式,不斷衝擊傳統會計的做法,許許多多小型會計新創公司不斷出現,提供彈性與新的服務,對傳統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而言可能會是一大威脅。

科技的改變,影響從紙本底稿到電子紀錄,甚至是大數據的分析,這可以大幅降低效益的人力需求,發揮更多在真正專業的面向。

過去,從寫查帳紀錄、發函證、折函證信封...等,太多的人工作業,我們甚至自嘲自己是「高級手工業」。現在運用科技的程度,我甚至覺得速度偏慢,光是銀行電子函證,台灣也是這 1、2 年才要推行,且也尚未全面化。

別小看這一項目,光是在會計師事務所端與銀行端,就不知要花掉多少人力去做此工作,若改為電子化,不但正確性提高,也大幅降低整體低效益的人力作業。現代快速變遷的社會,需要更多的 work smart,而不是只有 work hard。


身為會計人的省思


會計專業、審計專業能帶給這社會什麼樣有效益的作為?專業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如同書腰的描述,是自由市場的良心?還是白領詐欺的幕後推手?令人深深發省。


【好書推薦】《會計帝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壟斷與危機》


2020年2月12日 星期三

《甜滋滋的糖、亮晶晶的鹽、香噴噴的麵粉沒有告訴你的祕密》:第一套食育安全知識繪本套書。


讀者:黃子欣




近期發現有越來越多韓國出的童書不錯,這就是其中一套,共有三本《甜滋滋的糖沒有告訴你的祕密》、《亮晶晶的鹽沒有告訴你的祕密》、《香噴噴的麵粉沒有告訴你的祕密》。

可以作為孩子的第一套食育安全知識繪本套書。從生活中最基本的食物:糖、鹽、麵粉,讓小孩更認識自己所吃的東西。

整套繪本的內容色彩非常鮮艷,很容易引起小朋友興趣。




而且很適合各年齡層,年齡小點的,可以一起用說故事方式陪讀。大一點的孩子,因為書中也有不少知識性的面向,像是糖的來源、房間裡也有鹽?小麥先生與稻米小姐的差異...等,很多議題,連大人看了也學到不少,不會覺得繪本僅是簡單翻過而已。




從生活中最基本的食物:糖、鹽、麵粉,讓小孩更容易認識自己所吃的東西,每本對食物的介紹也都有一定的深入程度,像《甜滋滋的糖沒有告訴你的祕密》一本,從那些食物含了糖、糖有哪些種類、糖從哪裡來、身體為何需要糖?太多的糖對身體有甚麼壞處?...等。

每本都介紹了食物的來源、對身體的好處與壞處,非常客觀平衡地介紹日常生活的食物元素。而不是像一般童書,介紹到糖時,像是個壞食物,只會讓你蛀牙。

從小讓孩子看事物時,學會多面向、多角度的思考,而非有直接灌輸既定的是與非、絕對的對與錯,也是從小培養觀察與思辨能力的開始。

非常好的一套童書繪本,培養食育安全知識,也培養多面向思維。


【好書推薦】《甜滋滋的糖、亮晶晶的鹽、香噴噴的麵粉沒有告訴你的祕密》:第一套食育安全知識繪本套書。


2020年2月5日 星期三

《間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讀書筆記:風靡30年的時間管理經典。


讀者:黃子欣




找回自己的專注時間


每個人現今生活可運用的時間越來越零碎,除了自己本身內在干擾,還有各式各樣的外在環境影響,很難有一個完整的大時間去完成想做的事。番茄工作法就是用 25 分鐘,打造成功的最小單位,杜絕分心,快速找回自己專注力,提升拼勁的好方法。


番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的由來


這是義大利人弗朗切斯科.奇里洛(Francesco Cirillo)所發明的。為什麼叫「番茄鐘」?在國外不少家中廚房都有一番茄計時器,他發明這個方法的時,用的剛好是一個番茄造型的計時鐘,所以稱為「番茄鐘」。



基本概念


  • 時間流逝是正面的:減少對時間流逝的焦慮感。
  • 善用頭腦:減少干擾來提升專注度。
  • 間歇抽離:休息就好好休息,為下一次專注力充電。
  • 簡單易用:簡單評估與追蹤完成的效率。


番茄工作法


書中有更詳細的介紹,簡化成三個重點。
  1. 時間長度:以 25 分鐘為一個番茄時鐘的單位,5 分鐘做一個休息,重複 4 到 5 個回合後,算是完整的一組。完成後,做一個較長的休息,約 15 ~ 30 分鐘左右。
  2. 拆分:如果超過 5 ~ 7 個番茄鐘,拆成數個小事項。
  3. 合併:不到一個番茄鐘,湊成一個。簡單的事項可以湊在一起。


番茄工作法運用的工具


番茄工作法在運用上,主要用到的工具有三張表格。用紙筆紀錄比電腦簡單,且記錄與追蹤的工作一定要越簡單越好。

  • 日工作表:安排一日優先順序工作。
  • 事項盤點表:列出執行中發生的各項其他工作。
  • 紀錄表:檢視自己執行的差異,並逐步改善。


達成目標


書中主要分成,運用在達成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實際運用上,我覺得在達成個人目標比較容易。

運用在團隊目標可以做參考,因為許多方法必須打斷現有的工作,且參與的人員都須對番茄工作法,有一定的熟悉與了解,才能順利運作。要實際在組織上運作,可能會有點困難。

就達成個人目標而言,類似小步快跑的概念,在有限時間內,

  • 判斷重要事項的優先順序。
  • 專注當下、減少干擾。
  • 紀錄與回顧,再作改善。


減少干擾


每當專注在一事項時,最難的就是會面對很多干擾,亂了自己專注的腳步,弄得自己心煩意亂的。

減少干擾就是:針對各種干擾要接受事實,並且確定當前的工作不被打擾。

干擾分成:

  • 內部干擾:自己腦中三不五時跳出來的點子,或是突然想到何事沒做...等。
  • 外部/組織干擾:主管交辦、郵件、同事、家人、...等。


每當發生干擾時,立刻清楚地記錄下來並決定怎麼做。書中有更詳細的例子說明如何註記、如何處理。

將事情分成:迫切、沒那麼迫切、不重要三個等級。避免自己被突如其來的干擾,打斷了當下專注的工作。

  • 迫切:記錄在日工作表下的臨時急迫事項。
  • 沒那麼迫切:記錄在事項盤點表。
  • 不重要:不管它。


很多時候所謂的緊急,其實並不急於在 25 分鐘(一個番茄時鐘)或是 2 小時(一組番茄時間)內處理。一旦讓干擾打斷了專注,效率就會大大下降,而且開始會東忙西忙,看似很忙碌,但一日下來,成果卻很少。


實際運用心得


三個表格工具,我針對自己的習慣,略做修改,加上欄位名稱與合併表單,將日工作表與事項紀錄表合併,越少表單越容易記錄。




每日完成番茄鐘的總數,可以另行記錄到自己平日用的記事本。如此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每日專注完成的數量與逐步改善的成就感。

在類型方面,根據我個人習慣,分成四類:




這樣分類的好處:

  1. 根據自己每日精華時段,去安排最燒腦的工作。
  2. 難度高與難度低的工作適時穿插安排,避免大腦過度疲勞。

實際執行上,最難處理的是外部干擾,書中提到的解法是「有效告知、迅速協調、重訂計畫」之後再「回覆」對方。

這需要一段時間推動,不論是對主管、同事、還是家人,讓對方知道你不是不處理,而是等一下再處理,逐步建立彼此有默契的互動方式。


提升效率


之前只知自己完成一篇 2000 字以上的文章,平均要花費 12 ~ 16 個番茄鐘完成,總覺得耗時很久,應該要再快一點完成,但不知從何改善。

透過如書中所說,若是超過 5 ~ 7 個番茄鐘,就要將工作拆解。架構大綱、寫文章、優化內容、拍照、排版...等。透過拆解成細項與紀錄表,明確觀察自己花費的時間並做改善。

只要針對幾項工作內容精簡與合併,讓 16 個番茄鐘變成 12 個番茄鐘完成,進一步逐步改善成 10 個,甚至更少,就可以提升我的寫作效率。

像這次完成這篇,就比我以前寫文章少了 3 個番茄鐘,進步不少。


逃不掉的家事工作


其實家事也適用。收衣服時,看到回收桶,腦中想到要倒資源回收了。洗碗盤又想到要清冰箱...等,總有一堆家事可做。

除了這些內部干擾,通常還會有小孩這個主要外部干擾,就是在這時要找媽媽玩,先停個 30 秒,蹲下來用認真溫和(特別強調是因自己通常忍不住會說出;「等一下啦,你是沒看到我在忙喔!XD」的口氣對小孩說:「媽媽再 10 分鐘,晾完衣服就可以陪你玩了。」試過幾次後,小孩接受,大家也都開心!


很多時候東做一點,西做一點,好像很忙,但完成沒幾項。不如在一個番茄鐘裡,專注完成 1~3 項,其他的內在干擾都先記錄下來,外部干擾迅速回覆。專注完成,更有效率。



【好書推薦】:《間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25分鐘,打造成功的最小單位,幫你杜絕分心、提升拚勁。

相關閱讀《時間管理-先吃掉那隻青蛙》讀書筆記:精典實用的時間管理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