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

【親子共讀】《這不是我的帽子》《This Is Not My Hat 》: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讀者:黃子欣




這本曾經是女兒的最愛,也是翻了百遍的書。也曾經是美國《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童書、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最佳童書...等,獲得榮譽也不計其數。

經典好書值得一讀再讀,想與兒子傳承共讀,不過這本書已經接近一頁頁散裝狀態。當然,我們找到另一個共讀樂趣,就是一邊拼湊,一邊創造故事。但我還是重新又買了一本,這次改買原文英文版。

對 8 歲女兒而言,用英文重新回味自己小時候的最愛繪本,也讓她說給弟弟聽。對 2 歲兒子而言,看著圖片與聽媽媽說故事,重點在媽媽的說故事功力。XD


故事簡介


一隻小魚,偷了大魚的帽子,小魚也知道自己偷帽子是不對的行為,但他認為自己比大魚更適合這帽子。逃跑中,遇到一隻螃蟹,螃蟹保證不會洩漏小魚的行蹤,但螃蟹真的會保密嗎?


作者:雍.卡拉森(Jon Klassen)


圖文作者:雍.卡拉森(Jon Klassen),認為說好故事的最高境界,就是讓觀眾自然而然的被圖文帶著走,讓讀者「入戲」,作者的獨有畫風在讀這本《這不是我的帽子》就有這種感覺。想看更多作者的精采作品,可至部落格:jonklassen.tumblr.com


與小孩共讀重點


  • 圖像閱讀與觀察。
  • 偷東西的道德問題討論。
  • 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圖像閱讀與觀察。


這本書繪圖的表現方式非常好,會打破單頁的框架,甚至吸引你翻開下一頁,找找魚兒跑哪裡去,這點我個人非常喜歡。魚的大小比例、魚躲在哪裡、帽子大小適合哪隻魚...等,都是可以引導孩子去觀察。

稍大一點的,可以有更多的討論。


偷東西的道德問題討論。


最好的童書繪本常有此特色,就是站在小孩的角度解讀這世界,透過微妙的比喻,說中小小孩的心聲。

這故事把小魚偷東西時的心理描繪得很微妙,就像小孩一樣的思考方式,以自我為中心來看世界,覺得自己都是有理的,即使知道自己偷東西是不對的行為,但他認為自己比大魚更適合這帽子。多像小孩搶別人玩具時,也有百百種合理化的理由。

你認為偷東西對嗎?你認為小魚的理由合理嗎?為什麼?如果你也看到了一個適合你,你也很想要的東西,該怎麼做?有許多討論可以跟孩子聊聊,聽聽小孩的感覺,也藉此引導正確觀念。


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通常大人的書或電影才有這種沒有結局的狀況。兒童界的故事通常結局清楚,非黑即白,壞人就是壞人,小白兔就是懶惰,所以跑輸烏龜。

很特別的在童書繪本裡,有這種讓小孩讀完充滿「ㄟ,沒了?」還猛翻書背,想找找有沒有畫結局。

沒有結局的故事,提供了更多想像空間,可以與小孩發揮創意,創造出百百種結局。順著小孩想要的結局,有不同面向的談天說地。一本書有百百種故事,也難怪榮登女兒「曾經的最愛」!

【好書推薦】
英文版:《This Is Not My Hat 》
中文版:《這不是我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