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大人小孩都該看的理財書,《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作者:黃子欣


誰適合看這本?


適用年齡:國小中高年級以上,但我覺得是大人更應該看的系列書。

書商的介紹是這樣:

【誰適合讀這本書?】
  • 所有對讀書沒有興趣,每天都掙扎著不想上學的你。
  • 不想為了讀書而讀書的你。
  • 面臨升學選擇,無法下好決定,猶豫不決的你。
  • 想多了解社會運作、早點找到方向,充滿鬥志的你。
  • 沒有一天停止思考「為什麼要讀書或工作?」的你!

【我改寫給大人們】
  • 對工作沒有興趣,每天都不想上班的你。
  • 不想為了上班而上班的你。
  • 面臨轉職選擇,無法下好決定,猶豫不決的你。
  • 沒弄清楚社會運作、仍然找不到方向,槁木死灰的你。
  • 沒有一天停止思考「何時可以離職退休」的你!

這本書有多厲害?


★ 4 個月內就達到了30
震撼日本校園與教育界,史無前例的生涯教育書!

作者:池上彰監,畢業於經濟學系,1973年進入NHK。從1994年起,便扮演「兒童周刊新聞」的父親角色,擅長用幽默、易於理解的方式描述複雜難懂的事,認為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向兒童傳授世界機制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

這本書也是,將「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從世界觀、經濟、個人成長...等面向,一一解說,同時也考量未來 AI 世界變化與影響,非常值得擁有,自己讀也與孩子一起讀的好書。


如何帶孩子一起看?


中高年級以上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個性,並不一定接受你推薦的書,尤其書名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看起來就像是在說教,如何引起孩子興趣,至少翻開來自讀或共讀呢?

這是一套漫畫與圖文並存的書,漫畫很容易引起孩子興趣,若是文章,孩子從哪一頁開始看呢?~~第一頁!!

就跟孩子玩個小遊戲,請孩子看第一頁,如果他看完,認同,我們就一起來閱讀;若覺得不想看,只對漫畫部分有興趣,那就先看漫畫。

這套書不是硬梆梆的說教,而是循序漸進地串起每個章節,把複雜的經濟社會與人生夢想,一一拆解,引導你省思。

如果你是每天抱怨上班、抱怨工作的大人,你可能比孩子更需要好好讀讀。一邊抱怨工作,然後一邊要孩子「好好讀書,長大好好工作?」孩子看著我們這一堆只想「快速賺錢」,「不想上班」的大人,不錯亂才怪。

如果你也是屬於自己也困惑的大人,這本書也可以給你一些啟發,告訴你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生活,重新看待這個世界,不怕新時代的衝擊,親子一起來樹立永恆的重要價值觀。


故事簡介


主角是一個國中生隼人,對未來充滿憂慮,沒有明確的夢想,對自己沒有自信,所幸小優阿姨看到隼人為了未來如此迷惘,便拿正在製作中的書稿給他看,隼人閱讀書稿,開始漸漸了解人,為什麼要工作...。


值得你一讀的重點分享


這套書不用傳統的說教、沒有一定的答案。教知識,但由你或孩子自己去體會,自己去定義出你想過的人生。

  • 重新認知「工作」與「金錢」的定義
  • 人要怎麼工作?要怎麼生活?
  • 興趣不能當飯吃嗎?條條道路都是你的人生路。
  • 什麼是幸福的工作?
  • 「超前佈署」,連大人也不知道的未來工作。
  • 每個「你」,都充滿無限可能。


重新認知「工作」與「金錢」的定義




  • 工作是什麼?做某件專門的事,幫助了他人就是「工作」,
  • 金錢是什麼?「付錢」就是一種表示感謝的行為。
  • 賺錢是什麼?我們若對別人做出貢獻,因為值得別人用金錢感謝,這就是在「賺錢」。

不要有「覺得自己幫不上任何人的忙...」的不安想法,只要想清楚自己的將來。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


人要怎麼工作?要怎麼生活?


  • 人的一生總共要花多少錢?
  • 思考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因每人價值觀不同而不同。
  • 世界上各式各樣的工作模式。

讀到此,已經可明顯的發現,作者不只是傳遞傳統的知識,只告訴你傳統的工作方式,而是把現在現實生活上的不同方式,有各類受雇者、自由工作者...,都完整說明,讓孩子不是只偏頗的認識,大部分現在爸媽朝九晚六的上班模式,提供給孩子更多的工作模式參考。各有優缺點、各有不同風險,未來要什麼?你可以自己選擇。


興趣不能當飯吃嗎?條條道路都是你的人生路。


  • 把「喜歡」與「擅長」變成工作是很棒的事。
  • 能把「喜歡」運用在工作上的職業不只一種,從「喜歡」找到更相關工作的方法
  • 只靠「喜歡」和「想做」,是無法支撐工作的。
  • 工作也能充滿夢想,找到你的「天職」。
  • 一時找不到沒有關係,但要打開好奇心。
 
「工作和喜歡的事無關也完全沒有問題。」可以假日從事興趣,而且更純粹的享受興趣。還沒有想做的工作也沒關係,持續了解與嘗試。

這一大章,歡迎大人們都一起來看,也想想你對工作的定義、你的夢想、你的天職。這本書,教孩子,也重新認識自己!

延伸閱讀:
《如何創造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https://bit.ly/3gO7wKn


什麼是幸福的工作?




  • 「錢」與「幸福」的關係?
  • 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
  • 如何擁有幸福順利的工作?

書中有個很特別的一小節,「生涯規劃的重點在於『巧合』」?史丹佛大學教授約翰。克倫伯茲提出,五個帶來好運的巧合要素:好奇心、毅力、彈性思考、天性樂觀、勇於冒險。

每次都運用這五要素做事,或許就能讓工作順利。也就是「有計畫的巧合理論」:能好好地生活、工作的人,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抓住好的巧合。

想一想,你有遇過多少次「好的巧合?」


「超前佈署」,連大人也不知道的未來工作。




  • 隨時代改變的工作型態
  • AI與工作
  • 重視多元化的時代來臨
  • 人生100歲的生存方式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一份報告,美國有 40 %的工作職缺在未來 10 年可能會因為自動化而消失。戴爾公司的未來研究中心則估計到了 2030 年高達 85% 的工作現在根本不存在。

2030 年,很久嗎?不會!再 10 年,許多孩子正好面臨出社會階段,開始體驗要養活自己的生活。有 85% 的工作,我們都不知道可能是什麼時,如何教孩子?這一章,給你了很明確的方向。大人們有興趣的,可以延伸讀更多。

延伸閱讀:
《21世紀的21堂課
 https://bit.ly/2SYoZG1
《100歲的人生戰略https://bit.ly/2H9tgUr


每個「你」,都充滿無限可能。




  • 學習是為了是奠定在社會的基礎,拓展更多選擇機會。
  • 溝通能力很重要
  • 獨立思考更重要
  • 不要被「平凡」限制。
  • 自信,你擁有無限可能。

全部最棒的就是最後一章,所有的大人小孩們,人生沒有正確解答,不妨多嘗試,你擁有無限可能。

如果想要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很簡單,「採取行動」就對了!只有「你」,才能開拓「你」自己的未來!

延伸閱讀:
《就怕平庸成為你人生的注解
https://bit.ly/2FBlmTj

總結


每章節都有精闢的提問與解說,讓我們與孩子的思考不斷延展,不時的可以翻閱討論,很值得收藏的一套書。

好書推薦: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認識世界與自己,啟動未來無限可能(全套兩冊)
https://bit.ly/31djO9B


更多兒童理財教育資訊,歡迎關注與分享FB 粉絲頁: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兒童理財書推薦1/5】 十本兒童理財必看繪本

 作者:黃子欣


兒童理財相關繪本其實非常多,精挑細選了 10 本兒童理財必看繪本,圖文作者包含了歐、美、日、台各國家,各有不同風格。也從不同教養需求挑選,希望帶給孩子從更多面向,學兒童財商知識,也學做人品格。

先把 10 本書一一列出,附上購書連結,方便大家查看,我會一本本重點說明為何我介紹這本書?各自的兒童財商與品格教養重點在哪?

【收入/儲蓄】

《我的第一個小豬撲滿》 https://bit.ly/3k0FcpO
《小班想要風箏,他很努力》 https://bit.ly/321fueW
《媽媽的紅沙發》 https://bit.ly/2YSCMBd

【支出/知足】

《小雞逛超市》 https://bit.ly/3k8ZkpJ
《魔法畫家何內先生》 https://bit.ly/2H4o9Vc
《更少得更多》 https://bit.ly/311a9CL
《大熊與小睡鼠:寒冬用品店》 https://bit.ly/34MC5gB

【貢獻/創業】

《花婆婆》 https://bit.ly/3lBZsyC
《旅館開,錢進來》 https://bit.ly/2FxF6as
《跟媽媽去夜市賣小星星》 https://bit.ly/370cAJT




故事簡介:老鼠波波與奇奇,想買生日禮物給媽媽的一連串精彩過程。

兒童理財
  • 學習努力付出,才能收穫賺錢。
  • 看懂商品標價,會數錢的面額。
  • 自製小豬撲滿,培養存錢習慣。

品格教養
:孝順貼心,永遠是給父母的最好禮物。

特色
製作精美,有紙幣、信封,還可以自製小豬存錢筒,一邊講故事,孩子需一邊動動手體驗的繪本,非常能與孩子互動的一本書。



故事簡介:小班很喜歡風箏,自己賺零用錢買風箏。

兒童理財
  • 學習努力付出,才能收穫賺錢。
  • 培養存錢習慣,完成自己夢想。

品格教養
分享所愛,快樂加倍。

在教育部最新發布的 108 課綱素養裡頭提到,孩子需要具備合宜的「人性觀」與「自我觀」,同時也透過「選擇、分析與運用新知」來探索「生命意義」。

這本繪本中的小班,在小小年紀能體悟到「握在手裡,不見得就是擁有」的概念,非常值得父母與孩子一起探討,小班為何願意放開他最喜歡的風箏?

特色
細膩的插圖,可以跟孩子有更多的互動,稍稍的美中不足就是,小班是透過「除草」來賺取零用錢,在東方世界的小小孩,較難體會這是一項可以賺取零用錢的工作。



故事簡介:一家人因為火災失去所有,重新一起努力存錢,買到想要的紅沙發。

兒童理財
  • 學習努力付出,才能收穫賺錢。
  • 培養存錢習慣,完成自己夢想。

品格教養
  • 全家同心,其利斷金。
  • 接納失去,滿懷感恩。

特色
1998 年出版,20 年歷久不衰,畫風呈現復古感,可以給小孩不同的欣賞角度,帶給孩子更多元的視覺感受。


支出/知足




故事簡介
雞媽媽帶著一群小雞逛超市,裡面的畫面,像極了我們的日常。媽媽買菜,小雞搗蛋,吵著想買東西...。

兒童理財
  • 需要與想要,傻傻不分清。
  • 聰明消費者,編列好預算。

品格教養
  • 換位思考,體貼別人。
  • 接納拒絕,轉念思考。

特色
畫風可愛,作者為日本人工藤紀子,是著名的幼兒繪本作家,畫風有日本超市感。小雞玩起躲貓貓遊戲,可以帶孩子找一找,非常有趣,每個孩子都愛不釋手。


《魔法畫家何內先生》




故事簡介
如果有一天,畫家畫得東西都可以成真,像神燈般的要什麼有什麼,那還會缺什麼嗎?

兒童理財
  • 慾望總無窮,知足最常樂。
  • 要物質糧食?要精神糧食?

品格教養
  • 一生夢想,最愛為何?
  • 藝術感知,豐富美感。

特色
比利時畫家,雷歐.提姆,用了比利時後現代主義畫家何內.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名字,當成故事的主角。

用很特殊的故事,將藝術帶入生活上,插圖用色非常的鮮明,透過平面與立體、實務與幻象,可以更進一步的引導孩子認識「藝術」的世界。

如同導讀中提到的,朱自清說:「藝術雖與『實際人生』有距離,與『整體人生』並無隔閡。」


《更少得更多》




故事簡介
兩棟房子裡,分別住著兩兄弟。哥哥弟弟各有不同的價值觀,誰才是真正的富有?

兒童理財
  • 慾望總無窮,知足最常樂。
  • 真正的財富,由你來定義。

品格教養
  • 擁有越多,就會快樂?
  • 孰輕孰重?孰多孰少?

特色
有些繪本,寓意深厚,連大人都可以三不五時翻翻,這本就是。作者利用左右兩個篇幅,不同的風格,來提醒我們,哪一種,才是你人生真正想要的?

作者郝廣才,是台灣兒童書進入繪本時代的關鍵人物,被稱為「台灣與國際繪本界接軌的推手」。延攬了國內外畫家,許多書的插圖作者都是傑出國外畫家,把台灣兒童書帶入了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境界,不少著作都值得好好收藏。


《大熊與小睡鼠:寒冬用品店》




故事簡介
大熊與小睡鼠,各自在寒冬用品店看上了一件物品,開始蒐集橡果子來買。

兒童理財
  • 看懂商品標價,認知金額大小。
  • 物品限時限量,怎麼買最聰明。

品格教養
  • 友情可貴,好好珍惜。
  • 有話明說,誤解更少。

特色
作者福澤由美子,畫風呈現溫暖風格,擅長表情豐富的纖細畫風,不少著作都用動物擬人化的方式呈現,孩子會非常喜愛。


貢獻/創業


《花婆婆》




故事簡介
小女孩答應爺爺,要做一件令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年長之後,他在口袋裡裝滿魯冰花的種子,一邊散步,一邊把種子灑在經過的路旁,慢慢的~處處都開滿了魯冰花…。

兒童理財
  • 理財重要一環,懂得貢獻社會。
  • 設定人生目標,讓世界變更好。

品格教養
  • 欣賞自己,相信自己。
  • 欣賞世界,體驗人生。

特色
這是一本相當經典的繪本,原文出版已經快 40 年了,絕對值得一讀。這本是芭芭拉·庫尼人生重要代表作,畫風極為注重細節,背景上的窗戶、圖畫,都有暗藏小故事,帶小孩一起去發掘吧!

書中最重要的一句話,也是讓這本書成為經典的關鍵:
「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You must do something to make the world more beautiful.

與孩子一同訂下目標,一起讓世界更美。




故事簡介
大熊阿比開了間旅館,住宿一晚 500 元,鱷魚阿寶來捧場,忘了帶錢只好欠錢。隔天有個高貴客人來,展開了一連串的旅館故事。

兒童理財
  • 個人信用無價,有借一定要還。
  • 每種工作價值,串起經濟循環。
  • 創業關鍵重點,滿足客戶需求。

品格教養
  • 朋友義氣,互相支持。
  • 疊字押韻,文學素養。

特色
這是與《更少得更多》同一作者郝廣才的繪本,郝廣才大師相關繪本非常多,本本都很值得看,千挑萬選,還是選他的作品,很適合來學兒童理財。

這本也是少數可以進階談到總經概念的繪本,每種工作的提供,串起一連串的經濟行為。錢還來還去,最終到哪去?


《跟媽媽去夜市賣小星星》




故事簡介:姊弟倆想去遊樂園玩,媽媽要他們自己賺錢存錢買門票,所以開始了去夜市賣小星星...。

兒童理財
  • 擁有創業精神,是種學習態度。
  • 會行銷找創意,懂成本算利潤。

品格教養
  • 不怕困難,跌倒爬起。
  • 堅持到底,終有收穫。

特色
在台灣,相比西方,較不強調創業。其實「創業」是一種人生態。這本故事,場景是台灣人很熟悉的夜市,提到了許多創業做生意,需要的態度與能力,每一項都值得與孩子再深入討論。


總結


以上,是我精挑細選了 10 本兒童理財必看繪本。想快速入門的初學者,以下 5 本絕對是精華中的精華,趕快一起來讀,歡迎一起交流~

【收入/儲蓄】

《我的第一個小豬撲滿》 https://bit.ly/3k0FcpO

【支出/知足】

《小雞逛超市》 https://bit.ly/3k8ZkpJ
《魔法畫家何內先生》 https://bit.ly/2H4o9Vc

【貢獻/創業】

《花婆婆》 https://bit.ly/3lBZsyC
《旅館開,錢進來》 https://bit.ly/2FxF6as

更多兒童理財教育資訊,歡迎關注與分享FB 粉絲頁:


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鬼滅之刃》動畫,孩子可以看嗎?自己看後,看到的教育面意涵。

 
作者:黃子欣




該不該讓孩子看《鬼滅之刃》?


一向不喜歡什麼鬼怪故事,後來發現這系列影片超紅,紅到小孩間都在談論,而大人間都在討論這分級影片,是不是小孩該看的?

我一向的教育原則是不直接限制與阻擋,而是盡可能地讓孩子接觸現實生活中會發生的大小事,尤其既然是小孩間的熱門話題,是很好可以跟孩子討論,與引入教養話題的好機會。

方法當然就是要自己先看、先篩選,自己也來追劇一下。一追果然很好看,鬼滅之刃第一季,忍不住一集接一集,有時雖然有鬼吃人很恐怖的畫面(我很膽小的),但裡面的教育意味似乎也不少。

對於女兒,剛升國小三年級,我是選擇性地給他看,而且是陪他一起看,過於恐怖的畫面與集數會跳過。對於才三歲的兒子,則是完全不讓知道有這卡通(其實懵懂的他也不會知道),所以在家裡,只能趁弟弟不在時看這卡通。

除了孩子該不該看這議題外,分享更多我從《鬼滅之刃》,看到的教育面意涵。


大概故事


主角炭治郎,因為全家被鬼殺,唯一存活的妹妹也變成鬼,所以努力成為「鬼殺隊」,想盡辦法想讓妹妹恢復變成人。

「鬼」和「鬼殺隊」,差別是遇到「誰」推你一把。


這是故事的主要兩類角色,作者很特殊在描繪「鬼」角色時,留下「鬼」不完全是壞人。不是一個非黑即白世界。

「鬼」和「鬼殺隊」都可能是曾經受挫過的孩子,無論是長期生病、被人看不起、一事無成......等,卻因為遇到不同的引導者,而走向不同的路。

若是遇到鬼王-鬼舞辻,會加速讓你恨世界、報復、強調弱肉強食......等,成為一個人人害怕的鬼。若是遇到各教練,則在不斷引導、磨練下,讓你成為正義的「鬼殺隊」。

(以下有劇透)


「鬼殺隊」善逸


鬼殺隊其中一名,善逸,超級膽小,整個劇裡最常誇張的哀哀叫,是個對自己沒信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的孩子。


因材施教


善逸的爺爺教練,即使善逸看似朽木不可雕,仍做了兩點:
  1. 不放棄善逸:從未對他感到失望,即使是善逸自己想放棄,也會把他拉回,鼓勵善逸不可以放棄 あきらめない。
  2. 專精一件事:鼓勵他只學一種招式,把一招練到專精。

不放棄學生與因材施教,是讓善逸變強大的主因。




「鬼殺隊」栗花落香奈乎


不敢掙脫的「小象效應」


第 26 集裡的香奈乎,因為常常不知如何做,所以會用擲硬幣正反面來做決定。在劇裡連要不要回答炭治郎的感謝,都要擲硬幣決定。

「沒有接到指示的事情,我就丟硬幣來決定,因為所有的事情怎樣都好,我自己做不出決定。」

香奈乎從小被人販子用繩索綁住,習慣被剝奪自我,沒有指令,不會下一步動作。還好他遇到的是蝴蝶忍姊妹的出手相助。否則以他能力強又聽命,若是遇到鬼王-鬼舞辻,一定會造成很多損傷。

「小象效應」像極了許多沒有學習動機的孩子,因為從小都是父母安排的,時間都被別人填滿了,慢慢的......,喪失了自己做選擇能力。


因為不知所措,所以寧願不選擇。


有種不選擇,是忘記如何選擇;有種不選擇,是不想承擔責任。

因為不做選擇,可以不承擔責任,都是丟硬幣決定的、 都是拜拜擲筊來的、都是爸媽叫我讀的......。

不知道做什麼、不知道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優勢、不知道......。其實,世界沒這麼可怕,恐懼也通常是自己嚇自己而來!


勇敢聽從自己心的決定


炭治郎鼓勵香奈乎
「一定是因為你心裡的聲音太小聲了。」

要仔細聽自己心裡的聲音,要順從自己的心活下去。心是人的原動力,心會不斷不斷變強大的。你自己,一定可以為你自己做出決定。


還孩子,做自己


聽從自己心的決定,就如同我想宣導的:「讓孩子設計自己的人生」,大人要做的是「孩子夢想的推手」,而不是決定者。

讓孩子懂得欣賞自己,勇敢做夢,活出自己的人生。

鬼殺隊孩子的故事都很勵志,相比起來,成為鬼的孩子,總是帶著讓人心疼的哀傷故事。




「鬼」響凱



欣賞與尊重


第 13 集裡的響凱, 會很厲害的血鬼術,只要一敲鼓,就會置換空間。

響凱生前是個愛寫作的人,卻不被欣賞,甚至常被嘲諷:
「你放棄吧!」
「你寫的東西真是無趣,所有的一切如同垃圾。」
「你還是別寫了,再寫也是浪費稿紙與鋼筆。」

整天待在家,既然不出門,就打打鼓好了,嘲諷者甚至還丟下一句:

「你打鼓的本事也還不到能教人。」

嘲諷者不尊重響凱創作,走過時把稿紙踩過,讓響凱心生怨恨與不滿。

言語傷人的可怕,可以徹徹底底毀掉一個人。


在雙方打鬥過程,主角炭治郎應付招式的同時,忍不住說出:「你的血鬼術真的很厲害。」頓時,響凱有心一驚被肯定的感覺。

炭治郎即使要打敗對手,也懂得尊重鬼留下的作品,灑了一地的稿紙, 炭治郎刻意找空間著地,不踩到任何一張稿紙。當下,響凱注意到了。

欣賞與尊重每個人的特質。



即使成為鬼,也渴望得到認同。


「我的血鬼術,很厲害嗎?」

當鬼被滅時,忍不住問炭治郎炭治郎說:
「你的血鬼術很厲害,不過殺害人類是不可饒恕的。」

鬼到死前仍充滿被肯定的期待,眼神充滿了被肯定的感動。

「我的血鬼術還有鼓,都得到認同了」流淚的響凱心想:「至少對那個小鬼而言,稿紙並不是能隨意踩踏的東西。」

這讓我不禁想起台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人稱「陳爸」。沒有小孩願意變壞,而且很多時候,是大人壞掉了,大人自己就是未長大的孩子,是壞掉的孩子。

「孩子的不好不壞,都是被大人弄壞。所有來不及長大的大人,都需要大家的理解,給他們多點機會跟教育,這些大人好,小孩就開始幸福了。」

對這些大人與孩子多點欣賞與認同,小孩就會開始幸福。


總結心得


希望我們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像鬼殺隊成員一樣,遇到因材施教的好教練;希望我們受傷害的孩子越來越少,不再出現鬼一般的孩子。

如同陳爸遺留的精神,「希望書屋消失」。未來有一天,社區能自然長出這些社會功能,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未來有一天,我們的教育都懂得欣賞每個孩子!





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不怕輸,就怕放棄》讀書筆記

 

讀者:黃子欣



作者:仙女老師余懷瑾


主教科目:高中國文。
學生都暱稱她為仙女。專長為故事表達、教學設計、演講技巧、跨世代團隊帶領。

著作:
《慢慢來,我等你》、...


TED: https://youtu.be/S7cKEg-7Tcw 一堂由老師以身作則的生命教育,大推要看,看完更知「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大人帶頭做,孩子看著看著就會做 。」


書簡介


仙女老師,真摯分享她的人生故事。從選擇職業、教學歷程、身為人母...,人生路上輸贏是常事,人生挫折所在難免;放棄就輸了,贏的機會不再。

不放棄,就有改寫人生故事的可能。

光是書名就打中我心,自己曾經在教孩子寫部落格時,知道這不容易,也很容易斷斷續續,但希望帶給孩子知道:這是一件好的學習方式,雖然我們有時走得慢,但絕對不會停下來。困難時,想辦法克服;累時,就休息一下,但絕不輕言放棄。

人生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短跑。累了,可以休息,可以暫停,但絕不要輕易放棄。


讀冊543


5大重點


一、追求工作熱情


仙女老師原本並不是老師。五專畢業之後,她當過廣告 AE、程式設計,終於認清自己的志向,上了大學念國文系,當了代課老師,後來終於成為正式教師。其間的職涯艱辛,讓她更加珍惜教師這份工作。

看到這裡想為所有認真教學的老師鼓勵,不管你是代課老師,還是流浪教師,仙女老師不放棄的精神值得一起學習。

同時也想鼓勵所有本來志不在當老師的人,也許你是從小被安排了走這條路,誤以為老師是鐵飯碗,想不到畢業後遇到少子化...等。若是,現在的你也成年了,請你勇敢做出選擇,選一個你喜歡的工作。

如書中所寫:「個人職涯不要陷入恐懼而不敢付出,不要自我設限,而不敢給予。」喜歡,就堅持下去;不喜歡,請勇敢轉身。


二、有溫度的課堂


有溫度的課堂十不要

  • 不要激學生,都叫學生繼續講了他能 不講嗎
  • 不要殃及無辜,表達力第一課,講話要先看對象。
  • 不要重複碎唸,越碎唸學生月事不顯示。
  • 不要酸學生,老師不要當酸民。
  • 不要瞧不起學生,便的學生並不會讓學生技部
  • 不要翻舊帳世界創爸的發現情緒與事無補
  • 不要雙重標準,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
  • 不要烙狠話,樹立制度,說到做到。
  • 不要愛比較,人比人氣死人。
  • 不用漠視某些學生,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三、有溫度的老師/學生溝通力


說話是本能,說好話是本事,教會青少年為自己發聲,是大人的責任。

簡報力是青少年的競爭力,為何不想學:

  • 沒有需求,缺乏動機教:青少年簡報,請先了解他們想跟世界分享什麼,而我們做好聆聽了嗎?
  • 缺乏系統化策略與方法:簡報不單單在簡報課,而是在日常課程中的簡報裡。
  • 不敢強調個別差異化:看到青少年的天賦,給予支持,是門專業,更是藝術。

跟新世代溝通最重要的事:引發動機

  • 關鍵目標
  • 逆向操作
  • 包裝獎賞
年輕世代重享樂,不願意花時的時間與力氣接受處罰。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反倒能引動把事情做到好的動機。

溝通不該有下列三種見縫插針的心態

  • 藉機挖苦
  • 厚此薄彼
  • 事後諸葛
同理互信,才是解方。


四、為弱勢孩子發聲


仙女老師因為自己的孩子是屬於身障者,所以特別有感觸,也很勇敢地為弱勢孩子發聲。

弱勢者家長的無奈,常因照顧孩子已力氣耗盡,且孤掌難鳴,逐漸的冷氣吞聲,接受許多不合理的對待。

仙女老師也在 TED 演說,由老師以身作則的生命教育: https://youtu.be/S7cKEg-7Tcw?t=8。大推要看,看完更知「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大人帶頭做,孩子看著看著就會做 。」

當弱勢者漸漸遺忘如何會自己爭取權益時,我們能幫助他們讓我們一起做個有溫度的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弱勢者的支柱。


五、用愛陪孩子長大


孩子需要的是時間

「要承認孩子不會,對媽媽而言,是一件比自己不會還要難受的事。」孩子需要時間,現在不會,不代表以後做不到,滴水穿石需要時間。

仙女老師對孩子的教育

  • 我們家和別人家沒有不同,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 什麼叫做正常:心態健全,勇敢的面對自己才是。
  • 沒自信,更要找到自己的優勢。有自信跟自我認同和家長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 多看優點,少看缺點。


4金句


  1. 把不正常視為正常,才是教育的常態。把不一樣視為瑰寶,才是教育。
  2. 人生本來就不公平。感受到不公平,除了抱怨,你還能做什麼?
  3. 開口尋求協助有可能一事無成,不願意開口變成功的機會都沒有。
  4. 賞識孩子,你就能成為他們的貴人。


3 運用面


老師:賞識孩子,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賞識孩子,你就能成為他們的貴人。
家長:賞識孩子,家長樣本數通常只有自己小孩,更要多看優點,少看缺點,陪同孩子一起探尋天賦。
自我成長:賞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優勢。你的優勢?你的工作熱情?留給也曾是小孩的你一起想想。


其他


書中提到的 Resource:
  1. TED 影片:https://youtu.be/S7cKEg-7Tcw,一堂由老師以身作則的生命教育。
  2. 臺北科技藝塾:https://www.facebook.com/dontwaryu/posts/694329058088357/


好書推薦:《不怕輸,就怕放棄》 https://bit.ly/3awLeKZ




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為未來而教》讀書筆記

 

讀者:黃子欣




作者:葉丙成


任教:台大電機系
實驗教育BTS無界塾創辦人、PaGamO 線上學習遊戲 CEO。
   


書簡介


葉丙成教授認為教育應該要改變,將自己執行翻轉教育的實戰經驗,一步步地寫下,希望分享給更多老師他的教學創新與思維方式。

世界已經不一樣,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同。


一流人才必備的三個條件:

  • 有眼界:可以判斷什麼是重要的東西。
  • 有能力:可以靠自己把這東西學起來。
  • 有玩心:能將自己志業玩得精彩萬分。


讀冊543



大重點



一、年輕人需要具備的未來四大能力、六大軟實力


四大能力:會思考、會表達、會自主學習、會面對未知變局。


六大軟實力 :

  • 如何找資源。
  • 如何交朋友。
  • 如何盱衡情勢、合縱聯盟。
  • 如何發現關鍵問題。
  • 如何讓人印象深刻。
  • 如何行銷創意。


二、教學創新


教學創新七原則:

  1. 最好從新學生開始。
  2. 應考慮學生能量負擔。
  3. 與學生溝通,引起動機很重要。
  4. 教學設計的目的性,盡量明確。
  5. 顧及學生課內外活動的時間管理。
  6. 盡量確保學生有全面性的學習。
  7. 教學創新以少量增加為宜。

別為創新而創新,教學設計三部曲

  1. 確立教學目的 。
  2. 而學習成效的檢驗。
  3. 溝通與動機營造。


三 、BTS教學法:了解+引導+觀察+學習


  • 轉變 1:答案導向→過程導向
  • 轉變 2:定於一尊→同儕肯定
  • 轉變 3:被派問題→自訂問題
  • 轉變 4:被改對錯→同儕共學


BTS 教學法五大步驟:

  1. 完整了解學生的能力。
  2. 在學生能力許可範圍內,劃出空間給學生胡搞瞎搞。
  3. 過程中密切觀察,並給予需要的引導,但絕對不要直接告訴他們怎麼做。
  4. 胡搞瞎搞結束之後,一定要帶學生進行報告、反思、互評、觀摩。
  5. 最後由老師進行總結與必要的延伸教學。


四、翻轉教育


狹義翻轉:在家上課,學校提問。
廣義翻轉:學生當老師。

完整的翻轉教育,應該是把家庭作業全部取消。回家只看影片,不寫作業,作業在課堂上寫。學生互相訂正,老師也不需改作業。

準備:5 要件 BTS 翻轉起步走 

  1. 開臉書社團或在聊天軟體開群組。
  2. 學會使用 Google form 。
  3. 準備一台實物投影機。
  4. 將學生分好組別。
  5. 確認每組都有可上網行動裝置。

幫孩子建立看影片的習慣,是「翻轉教室」老師的責任。

4 秘訣,非看影片不可

  1. 頭兩週先在課堂看影片。
  2. 給予差異化待遇。
  3. 加強同儕壓力。
  4. 利用班級經營。

執行翻轉 13 步驟


課前準備

  1. 臉書社團公告預習影片。
  2. 選好課堂上要用的題目。
  3. 設定好影片習進度回報至 Google 表單
  4. 設定好課堂評分回報之 Google 表單

課中操作 
  1. 先解答學生影片看不懂處
  2. 每組做打影片預習進度回報表
  3. 做題目 
  4. 隨機抽人上台演說
  5. 老師講評 
  6. 同學訂正 
  7. 訂正完互改 
  8. 新題目重複 3 到 7 
  9. 課堂評分回報



五、營造動機


老師應該在每學期的第一堂課,讓學生知道他為什麼要上這堂課?學生可以學到什麼?對學生的未來有何重要的意義?


如果老師真的有用心去點燃學生的熱情,那這門課才有機會成功。


老師主要的工作不是講課而是燃起學生的動機,建立動機很耗時費力,但很值得也一定要做。

更多的重點與執行細節,推薦老師們直接閱讀《為未來而教:葉丙成的 BTS 教育新思維》


4金句


  1. For the student, by the student, of the student.
  2. A good teacher is like a candle-it consumes itself to light the way for others. 
  3. 營造學習動機,是老師最重要,也是一輩子的功課。Let's teach like a coach! Teach well and light up their hearts!
  4. 人生最該追求的一張標籤,就是自己的名字。You are what you are, your name speaks for yourself。


3 運用面


老師:基本上就是老師可以直接拿來套用的教學法,跟著書一步步操作。

家長:了解什麼是真正的翻轉教育,孩子需要的未來能力是什麼?

自我成長:對孩子來說是「未來」,對你而言,可能是「現在」,這些孩子需要的未來能力,你缺少了什麼?哪些是現在需要優先練的重點?


其他


書中提到的 Resource:
  1. 遊戲式教育平台:PaGamO
  2. 優秀的遠端教育線上教學影片:MOOC
  3. 圖解 BTS 翻轉教室秘笈:https://topic.parenting.com.tw/download/BTS_pcy_Flipedu.pdf


好書推薦:《為未來而教:葉丙成的 BTS 教育新思維》



2020年8月11日 星期二

【兒童理財】用三倍券,帶國小孩子學如何消費


作者:黃子欣



國中生嗆媽侵占三倍券


有一新聞是,媽媽領了三倍券後,國中生想討回三倍券,被拒絕後對媽媽大罵「這是政府發給他的,是屬於他的,妳這是侵占!」,媽媽則回:「你說是你的,那你拿 1,000 元出來,我就給你。」

大家有沒有覺得,其實很像許多爭家產的畫面?

雖然我這篇要談的是兒童理財問題,但還是要先分享一下,溝通對話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推廣理財教育的同時,也重視親子溝通,言語可以很溫柔,也可以是一把利刃。

三倍券,是一個可以跟孩子討論財商的近期時事,唯一不能做的,就是「不談」。不管孩子現在理財程度如何,都是一個很好「從生活,學財商」的一個好機會。

跟孩子們溝通的重點在於「尊重」,互相協調雙方可接受的方案,這也是在學習溝通談判啊!


三倍券,初中高階三做法帶孩子學財商



初階做法


大人可以直接給孩子現金,金額多少都可以商量,有人扣除成本,直接給孩子 2,000 元現金;也有人直接給票券。方式不拘、金額不拘。很小的孩子一開始怕亂花的,那你就給 200 元,重點就是開始讓孩子擁有支配金錢的權利,做金錢的主人。

用 200 元投資孩子學理財,這夠低成本,也夠簡單了巴,請開始!

學習重點


  • 開始學習運用金錢。


中階做法


中階作法百百種,變化也很多,我就舉自己孩子的例子。每個孩子接觸財商的程度不同,父母就是最好的教練,可以隨時調整。

孩子因為已經執行分離帳戶一陣子了,「三倍券」當然是他他好好體驗的一次時機,考量孩子目前的「財力狀況」,我們溝通協調了「減半版三倍券」,你出500 元 ,可用 1,500 元。

從一開始的 500 元要自己出,要可以體驗到平常就要儲蓄存錢,不然你可能連這基本的 500 元都拿不出來,怎能享受多給你的 1,000 元呢?這也剛好跟那母子互嗆的新聞呼應了一下,XD。

「從生活,學財商」的另一個優點就是,不只學財務素養,更可以跨領域學習。
這次讓孩子自己從頭到尾體驗一下,如何買實體券➜網看宣導影片➜超商排隊購買➜自己操作機器-->時間到了領券。



計算自己的零用金四個帳戶


孩子的分離帳戶已是經進階版,分成四的帳戶,多了投資,甚至在他開始邁入小三的暑假,剛始引導他,投資不是只有股票等金融商品,最重要的是「自己」,所以現在他的投資帳戶,會分成「學習投資」、「股票投資」。

各位爸媽不用急,不用一下子到位,一開始怎麼三個帳戶可以參考這篇,
一步步來,孩子會更有興趣學習。

孩子自己出了 500 元會記帳,額外拿到的這 1,000 元是多得到的,依原則,只要是得到一筆錢,就要把他分成四部分,零用錢(消費)、夢想(儲蓄)、投資(儲蓄)、助人(公益)。名稱可以孩子自己取,像消費一詞,對當時還是小一的他太抽象,所以直接叫這帳戶「零用錢」。更有創意的,還會有有趣名字,像「花到爽」帳戶!



認識票券


孩子之前都是拿現金在學財商,這次用「三倍券」是一個學習有價票券的特性,這張「紙」是有價值的,但它有有效期限,過了今年 12 月 31 日,它就變成廢紙一張。

女兒反應很快,馬上想到,就像股票的公司倒了,股票就變成......,對!「壁紙」XD。

所以你要想想,那些帳戶是無法在年底前用掉的,怎麼辦?


用資源交換學議價談判


他看了一下,最有問題的就是這個投資帳戶,提醒孩子可以找人換現金,所以她要想辦法換出這 400 元。

於是女兒說:「那我可以跟你換嗎?」開玩笑,當然不行,我的目的就是要他練習去求助別人。很多孩子會害羞開口尋求協助,做幾次後,就會知道可以開口多問問、適時 CALL HELP。

別小看孩子應變能力,這時候當然找談判力最弱的阿公阿嬤下手,必成交無疑,還不會被砍價。

引導孩子要一步步來,雖然知道他找阿嬤一定可以成功,剛開始,不用刻意阻止。因為懂得判斷誰是最有資源或是最容易幫你的人,也是一種學習!


預算規劃


分配完也處理好票券的限制問題,到了他最開心要處理的一個帳戶「零用錢」,700 元對他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預算,原則就是隨他花、隨他買,玩具、文具、遊戲課金...等都可以。

倒是很意外地,他說他想買一本書,是最近學校間很流行的,有時要去圖書館借還很難借到。一系列的,他想買最新版《變身!人見人愛美少女》,還提醒我說:「你常買書的那個網站(博客來),是不是到 7 日,會有優惠,那你到時候再下單」,教孩子最令人感動的,就是會舉一反三了,真欣慰!

 「7 日買不是有打折,那你可以算我便宜一點嗎?」,我回:「喂~那是滿千才有九折,你只買一本,算你原價。」XD

學習重點


  • 分離帳戶
  • 有價票券的特性
  • 資源交換與溝通談判
  • 預算規劃



高階做法


更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開始引導認識總體經濟面。

經濟影響面

三倍券如何影響 GDP?為何要買 1,000 送 2,000?為何有使用上的各種限制...等。

經濟政策面

台灣以前的消費券跟現在的三倍券,同樣是振興政策,有什麼不同?你知道同一種財稅振興政策,同樣增加政府支出救經濟,為什麼美國羅斯福總統成功,法國密特朗總統卻造成法郎大貶、貿易嚴重失衡?

總體經濟相對稍難,父母除了自己上網搜尋資料外,可以參考《經濟學.視覺資訊全解讀 Economics Infographics》這篇介紹的這本書,是個入門的好幫手,孩子也容易閱讀。

商業行銷面

各店家推出五花八門的優惠,好多行銷點子,如何吸引消費者?若你是老闆,你如何利用這次機會,刺激消費?

學習重點


  • 認識總體經濟
  • 商業行銷手法


從生活,學財商


這次分享了很多例子,有沒有發現,其實可以從生活上,很多元的角度來認識財商。兒童理財就是要融入生活,不用太複雜,開始就對了!


【好書推薦】:《經濟學.視覺資訊全解讀 Economics Infographics》




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

《經濟學.視覺資訊全解讀 Economics Infographics》讀書筆記:認識總體經濟的入門書。


讀者:黃子欣



這是一本想要擁有「經濟思維」的大人或學生,從總經基礎很好入門的書,《經濟學.視覺資訊全解讀 Economics Infographics》,全書從六大章節來做介紹:經濟成長、通貨膨脹、經濟政策、勞動市場、財富不平等、金融投資入門課。

書的作者為法國人,是 3 位法國國家發展主權基金 CDC 研究員,所以主要從法國或是歐洲的角度出發,中文版參考許多國際組織與台灣主計處的資料,加入了台灣統計數據。非常有助於我們從不同角度來看全世界,也看看台灣。


經濟成長


一開始先介紹經濟體系有哪些「玩家」?政府、家戶、貨幣及金融機構、政府。也介紹最喜歡用來比較國家間經濟狀況的 GDP 名詞,意義,那些數字會影響 GDP ,那些消費行為能夠增加 GDP,帶動經濟成長的消費三撇步。

這剛好也可以用來分析最近推行的三倍券,為何要買 1,000 送 2,000?為何有使用上的各種限制...等。

GDP 這指數有其缺點,現在更看重人類發展指數(HDI),從人類發展指數三個主要指標:知識與教育水準、健康與長壽、生活水準來評估一個國家的進步程度。也有國民幸福指數(GNH)、美好生活指數(BLI)等指標,從生活品質面向來評估。

這些指標在 2016 年的排名,法國與台灣比一比,很有趣,讓我們很清楚看到台灣在全世界的狀況。
法國:GDP 第 27 名、HDI 第 21 名、BLI 第 18 名
台灣:GDP 第 22 名、HDI 第 16 名、BLI 第 16 名

書中還有很多很有趣的經濟現象解讀,「儲蓄越多,越不利於經濟成長?」、「中美為何發生貿易戰?全球貿易進出口概觀」...等,透過圖文,讓你清楚知道為何有這些總經面的影響。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一定不好嗎?通貨緊縮會發生的怎樣的惡性循環?大家預期價格還會下跌,產生零成長、甚至負成長、或是負債者的陷阱。

通貨膨脹如何削弱購買力?使用歐元後,歐洲各國的通膨竟然變低?...等,沒有艱澀難懂的理論,讓你讀懂很多經濟時事。


經濟政策 


GDP 成長不是經濟政策的唯一目標,經濟政策可分為結構性與週期性,對不同問題與影響時間長短,要採取不同策略。

同樣地財稅振興政策,都是增加政府支出救經濟,為什麼美國羅斯福總統成功,法國密特朗總統卻造成法郎大貶、貿易嚴重失衡?

更進一步大家也可以思考,台灣以前的消費券跟現在的三倍劵有什麼不同?會造成何種影響?


勞動市場 


失業,是最危險沉重的社會負荷。

從這點可以知道,為什麼各國在看經濟問題時,很注重「失業率」這個指標。失業,直接影響一般民眾購買能力,也可能會造成過度負債,再來是成為社會邊緣人、影響身心健康...等話題。

當然這指標也是有其缺陷,也有可操弄空間。就是像所謂的「灰色勞工」,一是太久沒找工作被歸類為非勞動力,另一是表面上有工作,但他們收入很低,沒有發揮應有的生產力,這些都是會影響數據背後的真實勞動市場。

知道一數字所代表的定義、優缺點、漏洞,就更能掌握背後實質意義,解讀各類數據、新聞時,才能更獨立思考。


財富不平等


根據統計,過去 30 年,全世界許多富裕國家財富不平等的現象,是越來越惡化。以台灣為例,前 20 %的,可支配整體所得 40.5 %,後 20%,只能支配整體所得約 6.7%。

財富最不平等的前五名:美國、荷蘭、奧地利、德國、加拿大。尤其美國差異極大,一個極度代表資本主義的國度,背後可能衍生的問題,財富極度不平等。


金融投資入門課


這部分開始有一些投資的基本概念。「不要小看 1% 的投資報酬率」、 「股票與債券的不同」、「什麼是股票殖利率?」...等,有很入門的簡介。

再者配合時事「 為什麼會出現負的借款利率?」,就像今年為何會一度出現負油價一樣,顛覆我們一般數字邏輯思維。

簡單的幾個供給超過需求、 違約風險補貼、信用風險補貼...等說明,讓你明白「負數」,雖然令人不可思議,但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資訊圖表(infographics)


整本書透過資訊圖表(infographics),化繁為簡、只看一眼就能抓住關鍵經濟概念,幫助一般大眾掌握總體經濟概況,是一本非常容易入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