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500輯講座】江振誠╳葉丙成 ── 未來,沒有正確答案

作者:黃子欣 



冷颼颼的周五晚,在很有氣質的PLAYground南村劇場‧青鳥.有設計場地,聽著我很欣賞的2位名人,對自己從不設限,努力發揮自我影響力,奉獻給這片土地的未來。


國際名廚江振誠




兩位主角特質十分不同,國際名廚江振誠,溫和沉穩,說話娓娓道來。從小算是體制外孩子,想從體制外建立一套標準,有標準後再求改變,求更好。


台大教授葉丙成




聰明、幽默、風趣,從小是體制內的優等生,想從標準體制翻轉,帶給傳統教育不一樣的視野。

這樣的組合非常特別與融洽,讓我們看看台灣不同體制下的孩子,在成長過程遭遇了什麼狀況。如何在走過世界;看過外面後,反思回來找到自己。更進一步,想為台灣的未來,引領出甚麼境界。

精采絕倫的講座,分享幾個重點。以下就用兩位英文名字代替,江振誠 André VS. 葉丙成 Benson。


老師的定位


André:
老師的功能是「引渡人」,讓孩子尋找、理解,找到自己的答案。不是只教做「糖醋排骨」,而是教做出「好吃的糖醋排骨」。

Benson:
老師是看學生沒看過的風景,把這些風景傳遞給學生,變成學生成長的養分。
所以要讓老師更認識這世界,把眼界跟視野帶給孩子。


未來,是什麼樣子?


André:
未來、沒有正確答案,不要再叫年輕人多跨域,專注做一件事沒有不好,
未來是由卓越、專注的一群人引領。

Benson:
已經有各種研究報告顯示,未來很多工作現在不存在,未來是一個充滿變動的世界,現在的變化速度越來越快。我們已經很難用過往歷史參考解答,很多事情沒有答案,所以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未來,再也沒有所謂的「安穩」 這條路。

面對未來很重要的能力是,雙語能力、數位協作能力,若你是人才,可以被世界所用。人在台灣,競逐全世界。


對台灣教育的看法


André:
我們並沒有比別人差,都是同一個起跑線,只是味道不同。要更有信心我們有獨特的地方。

Benson:
對台灣未來的教育有信心,相比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在教育觀念上開放,也很多改革在進行。


給家長的建議


André:
教育,「教」就是分享經驗,「育」是陪伴孩子尋找、犯錯、理解,找出自己的答案。

Benson:
現在孩子的問題,對事情沒有好奇心、沒有熱情,對人沒有敏感度。

AI 與人最大的差別,在於人可以定義問題,AI 是用來收集數據解決問題,但若對人無感,就無法看到人的真實需求。

學著「放養」孩子,尤其是中產階級以上的父母更要留意,因為看得相對多,相對有成就,很容易忍不住對孩子下指導棋,久了,孩子就很容易失去自主權,失去熱情。


自己在台灣未來的目標


André:
「台灣味譜」,用大數據蒐集,以科學方式整理彙總出「台灣味譜」。味性是橫軸,食材是縱軸。

如同「三杯」是味性,三杯雞、三杯中卷、三杯杏鮑菇等,是因為時間不同而產生,我們要傳承的不是如何做出三杯雞,而是「三杯」這個味道,下一代也許會開發出「三杯XXX」。

Benson:
「翻轉教育」,現在每年都針對大批新老師,引導新的教學觀念。一般老師約 30 年退休, 10 年可以替換一輪。

一個組織有三分之一的人改變,就更容易改變整個組織文化,目前已經推動 5 年,對台灣教育非常看好未來,有信心成為亞洲第一。


個人體悟


很認同兩位講者的觀念。自己雖然對孩子教育也會有焦慮的時候,但對現在的教育改革有信心,看看現在的108課綱,素養教育,方向上真的是孩子未來須具備的能力,只是我們的執行方式仍有落差,仍須努力,但不代表方向有錯。

做家長的,不要把孩子學歷當成一個終點,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適應未來的能力,自學力、數位力、表達力、國際觀...等,有這些能力就能自主學習,去面對目前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未來,這樣孩子的世界,就不會受限於學校階段的知識。

自己更是不斷提醒自己,別忘投入兒童理財教育初衷,培養孩子未來力,而非表面知識。

未來,不再適用經驗解題,而是沒有正確答案,
現在,不再只學既有知識,而是面對未來能力。